大方县“四管齐下”抓流动党员管理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1-17 15:24:45 点击率:3
来源:贵州基层党建网
为进一步强化和规范流动党员管理,近年来,大方县极创新工作思路,完善管理机制,“四管齐下”探索出一条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的有效途径,让全县924名流动党员“离乡离家不离党”。
一是建立管理台帐。大方县建立健全了“一库两册四簿”管理台账,切实做好流出(流入)党员的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工作,及时进行动态更新,全面掌握了解流动党员的流动时间、流动地点、从事职业、联系方式、组织关系等情况,实现了从规范化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一库”即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两册”即建立流出党员登记册和流入党员登记册;“四簿”即建立流动党员教育培训记录簿、跟踪服务记录簿、学习资料发放登记簿和服务卡发放登记簿。各乡镇党委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台帐,以发放 “流动党员证”为契机,认真调查摸底,对每位流出党员的流出时间、流出地点、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进行登记,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创新管理机制。结合全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实际,县委组织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行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双向管理”工作机制。即:流出地党组织侧重负责党籍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流入地党组织侧重抓好思想教育,并将流动党员接受教育及表现情况,函寄流出地党组织,使流动党员的管理由“两不管、两头松”变为“两地管,双落实”,党员不管流到哪里,党组织都能管到那里,确保党员异地有“家”。目前,全县流动动员管理实现了基层党支部“一级单向式”管理服务向县、乡、村党组织“三级互动式”服务转变,形成了“上、中、下”齐抓共管、多边互动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格局。
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基层党委书记是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度,并纳入基层党组织评先选优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考核检查制度,县委组织部建立了季考制度,采取“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调度、半年一小结、年终交总帐”方式,对各基层党委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建立定期汇报制度,要求党员外出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定期参加外出所在地党组织活动,每月以电话或书信形式汇报一次在外表现情况。实行“持证”管理,党员外出前,必须向原党组织报告,开具临时或长期组织关系介绍信,并及时与驻外党支部取得联系。党委对外出党员进行造册登记,采取“一人一卡、一月一访、一年一评”的管理方式,通过信件、电话等方式与流动党员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流动党员在外的情况,做到流动有序。
四是优化管理服务。县委组织部及各乡镇设置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服务站),由专人负责为流动党员提供各种咨询和受理各种服务。搭建了流动党员指导“双向联系”服务平台,各基层党支部定期“向外联系”,明确一名支委专门联系指导在外的流动党员,每月以电话、手机短信、信件等形式与外出党员加强联系,了解流出党员情况,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并定期将掌握的情况向流出党组织汇报。同时,努力与流动党员所到地区党组织联系,力求掌握流动党员在外打工期间参加组织生活和履行党员职责情况。推行不定期“向内联系”。即实行“行前教育”和“返乡教育”。流动党员在外出前,党支部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重点地对他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并提出明确要求。外出党员返乡期间,所在党组织通过召开外出党员座谈会或上门访谈、通知返乡流动党员参加年终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等形式,让他们汇报在外的思想、工作情况,畅谈在外的见闻和感受,为家乡建设谏言献策。充分利用每年农忙和传统节假日期间流动党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采取走访、座谈、联欢等形式开展各项活动,引导流动党员为家乡的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牵线搭桥,提供致富信息,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全县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37个,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110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