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创新社区党建工作 夯实社会管理基础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2-26 15:43:04 点击率: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社区是城市社会建设的基本单位,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的灵魂和核心,在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创新社区党建工作,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好作用。
一、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体系,优化社会管理的组织格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社区一支部”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党员教育管理,必须从区域性大党建发展的趋势出发,整合街道社区党建资源,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部—小区党支部—各类党小组四级社区党组织网络体系,形成以广大党员为主体,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党建工作格局。一要建立“楼宇型”党组织。针对进城务工党员在社区内流动、下岗失业党员、离退休党员回归社区的实际,以城市居民小区业主委员会为单位建立党支部,以党员居住情况建立楼栋党小组,形成以“社区党总支—小区业主委员会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为基本框架的城市社区党组织设置新模式。二是建立“贸易型”党组织。针对城区集贸市场或超市中聚集着大量活动方式、生活习惯比较接近的从业人员的现状,依托市场管理委员会、超市管理机构建立党支部,对市场、超市中的各类党员实行统一管理。三要建立“流动型”党组织。在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的基础上,成立流动党支部,成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对外公开咨询服务电话,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咨询、党费收缴管理、学习资料发放等方面的服务,努力把社区党组织打造成为流动党员的“温馨之家”。
二、创新社区干部科学管理体系,打造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把建设一支战斗力强、群众信赖的社区党组织班子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切实抓紧抓好。一要拓宽渠道“引”人才。要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选聘社区干部,尤其要注意从下岗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中选聘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领导班子中去,努力建设一个政治上强、熟悉党务、热爱社区工作、热心为群众服务、公正廉洁、有奉献精神的社区领导班子,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要注重培养“塑”人才。以创造学习型社区为载体,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坚持业务培训、学历培训和实践培训齐抓共管,采取分级培训、挂职锻炼、岗位交流、以老带新等措施,努力提高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有针对性地进行政治理论、社区党建和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社会管理的实践能力。三要制度保障“活”人才。探索建立社区干部工资分配激励机制,按照当地土地、人口、经济总量、集体可用收入等要素确定社区干部收入分配,激发他们干事氛围。建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社区班子责任考核评价办法,加大对社区干部集中宣誓承诺活动的监管,对那些政绩平平、工作长期不起色,以及存在不团结、搞内耗等问题的社区班子及其成员,采取有力措施,要及时进行调整、更换,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创新社区党员队伍管理体系,凝聚社会管理的整体合力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因此,要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方法,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服务社会管理。一要强化教育培训“提”起来。建立完善“三会一课”制度,重点加强政治理论教育,解决党员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强化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完善社区远程教育网络平台,采取手机短信平台、设立网上联络组等渠道,提高社区党员的综合素质。二要强化作用发挥“亮”起来。街道、社区单位党组织要积极引导党员在社区“亮身份、树形象、做贡献”活动,深入开展“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者”、“党员示范户”、“党员义务奉献日”等载体,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创造条件,并根据党员的特长,及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为民服务活动,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三要强化监督把关“纯”起来。结合城市化建设的特点,建立完善发展党员培训制、票决制、公示制、责任制的质量保证体系,采取社区为主、双向考察、接续培养、有序发展的方法,解决好交叉还迁后党员发展出现断层问题和优亲厚友、宗族派性滥发展的问题。同时,畅通党员出口,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党员,要多做教育工作,促使他们尽快转化为合格党员。对经教育不改、不符合党员条件的,要根据党章和有关规定,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处理,从而纯洁党员队伍。
四、创新社区党建工作运行体系,强化社会管理的机制保障
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社区党建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着力抓好社区党建运行机制建设,促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一要建立和完善“关爱工程”。建立完善“不抓社区党建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的领导责任制度,将其列入考核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和社区党组织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切实建立起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负的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职人员联系社区、接待群众和兼职服务制度,加快实施人员力量下沉和工作关口设置,创新红十字会、慈善会、各类基金会体制机制,完善经费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社会建设,保证社区工作规范有序运行。二要建立和完善“阳光工程”。要建立完善网上行政审批流程,普及和推广网上办事。建立党代表工作室,深化推进“居民议事规则”、“四民主工作法”和居务、财务以及党务公开,加快将非户籍常住人口纳入社区服务,平等参与自治和管理。健全和完善新任社区干部宣誓承诺制度、居委会向居民会议负责和报告工作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三要建立和完善“双管工程”。实行干部考察进社区制度,把社区党组织的评价意见作为驻区单位及其党员干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不断激发在职党员参与驻地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热情。实行驻区单位评议社区工作制度,把评议结果作为社区干部评先评优和发放工作补贴的重要依据,为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