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仁寿县开展“重点贫困村扶贫攻坚行动”深化“挂包帮”活动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1-29 15:44:30 点击率:11
来源:四川机关党建网
眉山市仁寿县把重点贫困村扶贫攻坚作为推进“挂包帮”活动的有效抓手,在全县精选24个重点贫困村、民族村,按照“全面实施开发扶贫和生活救助‘两轮驱动’”的思路,力争用3年时间把24个重点贫困村、民族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了良好成效。
县级领导包村。一是领导包村增力度。为增强工作力度,变领导挂点为领导包村,并明确包村领导为贫困村转化的第一责任人。24名县委常委、副县长和县人大、县政协主要领导一人包一个村,县委书记冉登祥带头包高家镇土门村。二是集中帮扶强力量。破解单个联系部门帮扶力量“弱、散”的难题,每村集中安排3-4个县级部门联系帮扶,增强帮扶力量。全县67个县级部门,全部明确了帮扶对象、帮扶任务。改变帮扶目标不明确或笼统的做法,量化提出年人均纯收入增幅、产业结构调整率、人均住房面积、村社道路通达率硬化率和安全饮水率、无线通讯覆盖率和有线通达率“五项”硬指标,确保扶贫工作有目标、能量化、易考核。
科级干部驻村。67个县级部门每年轮流下派一名科级实职领导干部到联系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配强工作力量、增强工作实效。一是驻村工作。干部下派期间,驻村开展工作,与原单位工作脱钩,确保把精力完全集中到扶贫规划制定、支柱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社会事业发展、骨干队伍培养等工作上来。县委组织部纪检员、禄加镇长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贺勇,下派期间与村干部同吃同住,不到半年就带领群众成片种植九叶青花椒1200余亩、硬化道路5.5公里,并启动了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二是创造条件。干部下派期间担任下派村所在乡镇党委副书记,且每村配备一名优秀大学生村官,协助下派干部开展工作,为其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政策激励。干部下派期间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县财政解决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补贴。下派期满后,获得县委表彰的优秀干部按规定享受上一级非领导职务工资待遇,特别优秀的按干部选任程序加以重用,激励下派干部在贫困村转化中创一流、争优秀。
项目捆绑强村。实行项目捆绑制度,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增强贫困村的造血能力。一是财政支持夯基础。县财政每年为每村安排1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贫困村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补助标准,进一步夯实转化基础。去年,每村均得到县财政相应的资金支持,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村级活动场所配套设施建设大大提速。二是多方联手成合力。整合部门、社会、金融资源,形成帮扶合力。联系单位每年给予联系村不少于3万元的资金、项目或实物支持,“百企联百村”活动优先安排在重点贫困村实施,金融部门在贫困村农户建房、结构调整等方面按最低利率给予不少于3万元的信贷支持,破解发展的资金瓶颈。目前,全县25个企业已先后为结对贫困村提供帮扶资金40余万元。三是项目倾斜促发展。打捆整合交通、水利、农业、畜牧、林业、农村危房改造等各类涉农项目和公益性项目,以及民政、卫生、文化、体育、计生等社会事业项目,向贫困村倾斜;上级部门未定点安排的项目,优先安排到贫困村,确保每村每年都有新项目开工,切实增强贫困村的造血能力。去年,24个贫困村共落实项目35个,到位资金6000余万元,造血能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