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日照“党群双直通车” 干部用心群众舒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2-15 21:27:16 点击率:3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网日照12月13日电 日照市在全市村居、社区中建立“党群双直通车”机制,让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互联互通,形成了以党内和谐、党群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结对帮扶手拉手 便民服务全覆盖 东港区涛雒镇高旺村党员致富能手丁瑞增主动与村民牟善华组成了“党群联合户”,通过党组织与农信社的协调,为老牟贷出了6万元现金,建起了两个花卉大棚。在丁瑞增的技术支持下,又改良了品种,年收入突破5万元。 目前,日照市在农村,根据党员年龄、特长,成立养殖、捕捞、维稳等专业党小组,在社区,推行党建网格化管理,按楼宇和党员分布设置党小组,共成立各类专业党小组5500多个,实行“党员带富工程”,组织先富党员、企业党员骨干与生活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对子,对有创业愿望但缺乏技能、就业没门路的党员群众,帮助学技术、送资金、上项目,帮助他们自主创业或再就业,实现脱贫致富。今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共牵头培训农村劳动力5万多人次,培训城镇失业人员5000多人。 如果说一对一帮扶只是简单的点对点,那么便民服务措施,则是双向直通车机制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整合和提升。在阎庄镇便民服务中心,前来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村民张永法高兴地说:“政府把便民服务窗口建到了家门口,只要拨打6813777把情况反映给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把我们的事情办好,真是太省心了!” 现在,日照市已在市县机关设立乡村联系点,在乡镇(街道)成立便民服务中心,打造机关干部联系群众“绿色通道”;开展“千村建站”活动,在村(社区、工业园等)建立综合服务站,为党员群众提供多功能、一站式服务。乡镇统一制作便民联系卡,全面公开机关干部信息;村、社区和企业实行“1+x”联系制度,支部成员联系一定数量的党员,党员联系一定数量的群众,了解群众诉求,定期走访帮扶,“群众有事动动嘴,联系党员去跑腿”成为普遍现象。今年以来,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7.2万余件,全市行政审批环节精简率达46%,承诺件平均办理时限缩短64%。 干部下沉找问题 群众受惠赢民心 “党群双直通车”机制让党员干部下沉到基层,各类问题浮出水面,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处理,受惠的是群众,赢得的是民心。“以前反映问题,群众要到镇上找干部,现在干部主动下到村上,这一上一下的变化,方便了群众,温暖了民心。”宋家桥许崇江深有感触地说。 通过开展“大走访、大接访”活动,日照市使市领导带头接访、党代表定期接访、党员接待日等制度化,机关干部每年走访一定数量的群众,及时向党员群众传达上级有关政策法规和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宣传解释发展党员、换届、医保等群众关注的政策规定。机关干部要对所联系对象收入构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增收致富。对老弱病残的党员群众,多方筹措救助资金。近年来,34名市级领导联系乡镇,126个市直部门和156名县级领导包村,2200多名科级干部包困难户,共提供物资折款5.56亿元,帮助新建、扩建基础设施5500多个,整顿后进村居班子261个,救助困难学生4623人。 机制一变,群众主动性增强,精神面貌大变样。村民代表会,过去被称为“三手会”:见面握手,表决举手,散会拍手。这回动真的了。莒县峤山镇某村干部一张220元的票据无任何报销理由,村民代表一举手:全票否决。现在,党组织在作出重大决策前,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每一项决策,村民都要“关心”一番。对于党员在定期走访中,村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支部及时汇总解决。今年以来,通过党群“双直通车”机制,各级党组织共接到党员提案1100余件,意见建议910余条,落实整改措施630余个。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4.8万余个,排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1.1万余起。落实“为民工程重点项目”12项,统筹安排民生资金43.43亿元。全市扶贫救助基金受益人数已达2.8万人。 党员干部用心了,群众舒心了。今年1月份,以东港区为试点,市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党群“双直通车”机制进行了随机测评,党员群众知晓率达99%,满意度达95%。(周建海 宋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