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广西桂平创新“党群共管”模式做实群众工作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1-23 17:54:18 点击率:3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广西贵港桂平市针对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征地拆迁工作较多、社会情况较为复杂的现实,坚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创新推行农村社会管理“党群共管”模式,做细、做实、做好群众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市上下呈现出和谐稳定、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
一、整合资源,构建“党群共管”新模式。
桂平市把分布在自然屯、热心公益事业的群团组织骨干成员吸纳到社会管理工作中,志愿参与社会管理“党群共管”。成立由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新农村工作队队长和工会、共青团、妇联、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群团组织负责人组成的社会管理“党群共管”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乡镇、村(社区)也相应成立“党群共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以村为单位,将热衷公益事业的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青年团员、妇女、经济(社会)组织骨干进行登记造册,建立社会管理志愿者信息库,组建社会管理志愿者队伍,发挥群团组织的资源优势,拓宽社会管理参与面。
目前,桂平市共有各类社会管理志愿者10万多人,他们以“资源共享、矛盾共解、民生共抓、工作共推、激励共勉”“五个共”为抓手,广泛参与农村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解、义务巡逻等工作,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社会管理,提高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实现了从单纯政府管理向多元社会主体协同治理的转变。
二、公开透明,树立“党群共管”新形象。
桂平市分别在乡镇党委和村委会醒目位置按类别把每名志愿者的身份进行公开,公开内容包括姓名、相片、专长和承诺等。并且在每名志愿者家门口上方都悬挂有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制作、颁发的“社会管理志愿者”标识牌,志愿者的身份、服务内容一目了然。为每家每户发放志愿者“便民服务卡”,让群众更容易了解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和范围。
身份的公开,更便于志愿者发挥“五员”(民情信息员、信访代理员、矛盾调解员、为民服务员、政策宣传员)作用,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协调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宣传各项政策法规。同时,身份的公开,也便于接受群众监督,树立社会管理志愿者形象。寻旺乡东塔村社会管理志愿者吴式雄说,自己的摩托车修理店开张5年间,经常免费帮邻居修理一些农机农具,但有个别人说冷言,认为我别有所图,现在成为了志愿者,在家门口挂上市委组织部制作的标识牌,上面的承诺就有“免费修理农机农具”这一项内容。现在,有了党组织对志愿工作的认可和支持,乡亲们对我更加信任了。
三、紧密融入,探索“党群共管”新方法。
桂平市社会管理与每名志愿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紧密融合起来。每名志愿者都是各个自然屯的活跃分子,他们来自群众中,与群众联系最密切,他们想问题、办事情都从群众的角度和实际需求出发,讲群众愿意听的话,办群众支持的事,有“沟通交流最便捷,信息来源最广泛,服务提供最及时,调解处理最贴心”的优势,很容易得到群众的认同。有了他们的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工作方式在“四个转变”(即变“群众上访”为“入户下访”,变“劝阻上访”为“代理上访”,变“中转办理”为“就地办理”,变“稳控群众”为“服务群众”)上更加深入、更易于实现。石龙镇党委书记王柏强说“志愿者们在村头巷尾宣传各种政策信息,在走家串户时广泛了解群众诉求,在出圩入市时顺便帮助群众办理证件,在矛盾调解时以情动人,因为有他们的参与,工作也比以前更好做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
农村社会管理“党群共管”模式的创新,扩大了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谐。今年以来,桂平市近10万名农村社会管理志愿者共收集社情民意28.3万条,帮助群众办实事好事43620多件。(李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