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开展指导员工作的几点心得
作者:陈行 发布时间:2011-06-08 17:20:40 点击率:82
今年,我再次被选派为小河镇瓦房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一年多的驻村工作中,对于如何驻村开展工作有自己的几点心得:
一是做好吃苦耐劳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的准备。现在,农村生活环境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村委会驻地通水、通电,能看电视早已不是问题了,但是绝大多数的村都无集市,生活必须品和解决一日三餐的蔬菜都得提前准备;一个行政村地域虽不大,但由于地形、交通条件限制,驻村的主要工作“走访调研”在一定意义上成了一个体力活,爬坡上坎,对不熟悉山路,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确实是个体力上的考验。村委会白天还有村民路过,学校读书声,到了晚上便静寂得可怕了,这点与城市有很大差异,在村里晚上离开了手电筒是寸步难行,这些情况虽然在驻村前就早有考虑,但是真正驻村了,才发现远比想象中的艰苦。新农村指导员一年一派,要做好驻村工作,不但得做好吃苦耐劳在农村工作锻炼成长的准备,还得适应这种生活和工作方式。
二是要有学习—总结—提高—指导的工作步骤。“三农”相关的知识对于多数指导员来说,应该是个全新的课题,“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显然是不行的,需要利用自己的知识基础优势不断地加强学习,在驻村工作实践中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不断总结提高,自己有所提高后才能真正履行好“指导”的职责。首先应该向书本学习,县委新农队办、镇党委组织的指导员学习都是相当有针对性的,相当实用的知识,但是由于时间关系不够深入全面,需要我们下来后自己查找相关文件、资料和书籍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领悟;其次是放下架子向村民们学习,他们世居驻村至少数百年,对这个地方有相当的了解,对适应这里和改造这里有相当实用经验,虽然阐述起来不全面,也未必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上甚至有优于专家学者论证的独到之处。村“两委”组成人员不是脱产工作的,作息时间、工作方法与机关工作有很大的差别,这一点要充分理解、适应并学习借鉴,盲目照搬机关工作方法是无法在农村开展工作的。所以应该在学习好“三农”理论基础知识、农村工作方法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总结、提高后,以促使指导员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三是要有甘于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思想准备。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都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都殚精竭虑思考着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农村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作为一名基层驻村的指导员,农村工作经验、理论水平和决策视野都是有限的。但抱着能有所作为,锐意进取,努力工作的态度是必要的,应该先从深入的调研、理清发展思路,规划驻村发展蓝图开始的。但所有的蓝图,还受地方的统筹发展、财政实力、村民认可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在农村做点事确实不易,但不能因一两件事的挫败而自责“一事无成”丧失斗志。相反,应该充分认识到农村工作的难度、量力而行,不局限于追求“有为”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把重点放在村情民意调查、政策法规宣传、村民思路拓展、产业发展、经济意识提升这一些基础性工作上来,为驻村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也力争在近期内有所发展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