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注真情办实事——威信县麟凤镇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工作综述
作者:赵世勇 发布时间:2013-01-29 10:28:36 点击率:72
威信县麟凤镇辖9个村民委员会,2012年市、县、镇共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15名,其中市下派2名,县下派9名,镇选派4名。一年来,麟凤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切实履行职责,真抓实干,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5名新农村指导员全年共深入村组开展调研1200余人次,走访群众2500人次,撰写调研报告18篇,民情日记180篇,解决群众矛盾纠纷80余起,为所驻村制定中长期规划9份,提出合理化建议264条,为驻村办好事、实事105件,为所驻村共计协调资金53.876万余元。
强化管理搭平台
为了切实发挥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六大员”作用,麟凤镇党委以“四个突出”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管理。一是突出抓学习。每月利用工作例会,组织指导员集中学习一次,强化对相关的政策法规,强农惠农政策及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适应农村工作的能力。要求指导员把田间地头和走村串户作为重要学习平台,在走中吃透村情民意、在走中拉近干群距离、在走中锻炼提高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农村工作能力。二是突出抓承诺践诺。年初,指导员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实际做出年度承诺,镇党委政府及时把指导员的承诺内容向所驻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并把践诺情况作为评先树优的主要依据。目前,指导员为驻村办好事、实事105件,出资、募捐及协调资金53.876万元,协调基础设施建设13个,帮助发展产业项目14个,践诺成效显著。三是突出抓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考勤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报告和信息报送制度,健全完善指导员请销假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使指导员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四是突出抓责任落实。镇党委任命14位指导员为驻村党总支副书记和主任助理,严格按照镇村干部管理规定实行管理,指导员同样承担相应的党务和村务工作,每人均有一块“责任田”, 让指导员自觉由“客人”转变为“主人”,积极参与村“两委”工作。积极为指导员驻村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解决好指导员在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的实际困难,让指导员们能够“安心、放心、用心”的开展工作。
围绕目标抓落实
围绕强组织这一核心,夯实基层组织建设。从指导规范党建工作入手,切实履行党建指导员工作职责,协助村级党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四群”教育、“跨越发展先锋”等活动,规范党建工作、村务公开,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范化开展,不断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员参与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51次,村民代表大会28次,入户座谈150多次,完善相关制度9个。
围绕促增收这一重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农民增收这一重点,结合驻村产业发展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协助镇党委实施“百千万”促增收工程,积极做好宣传引导、技术帮扶和资金支持,加快各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各村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格局,带动全镇经济快速发展。
围绕抓烤烟生产这一中心,全程参与抗涝保收工作。麟凤镇是传统的烤烟生产大镇,指导员积极参与抓好田间管理、技术培训、措施落实等工作,在抗涝保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确保了麟凤镇今年145万斤烤烟收购任务全面完成。
围绕打基础这一根本,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要求,充分发挥派出单位和自身优势,在听取村民意愿、了解村情的基础上,积极联系上级相关单位,为所驻村争取各种建设项目,重点解决水、电、路等重点设施问题。
围绕宣传教育这一主线,改变农民落后的思想意识。新农村建设重在群众参与。为此,指导员广泛利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各级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政策法规,各项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宣传国家各种支农惠农政策,为新农村建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自己工作岗位优势和知识优势,引导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意识,向群众宣传计划生育、护林防火、安全生产、疾病预防、防汛抗旱等各种政策、法规、知识,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科学意识。
围绕抓稳定这一主题,着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积极协助村“两委”抓好驻村稳定隐患的排查工作,密切关注村民信访上访动态和征地拆迁、山林纠纷等各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掌握村情民意,积极参与研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办法措施,协助做好群众思想疏导工作,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指导员全年帮助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80余起,有效维护了农村稳定大局。
真抓实干显成效
镇容村貌变新样。新农村工作队及指导员充分发挥作用,扎实推进麟凤新集镇、新农村建设亮点工程。筹资549万元完成全镇507户杈杈房、危房改造;完成第三期新农村示范长廊工程188户;先后投资2041余万元,完成集镇新征用地123亩;启动完成了集镇新区硬化、亮化、绿化工程,小寨、楼房、王家寨等移民安置区硬化、亮化、绿化工程,河堤治理工程;实施麟凤集镇房屋“穿衣戴帽”工程;启动文化广场建设工程等。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一是道路畅通工程建设有序进行,全年新修通村公路5.3公里,维修公路23公里,维修、硬化村组公路5.55公里,硬化连户路32.3公里。二是投资240万元完成了28个村民小组的人饮工程,让2000多村民用上了清洁水。三是启动了2个村18个村民小组2600人农网改造工程。四是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带来的契机,新建成1个农家书屋、1个农家文化大院;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 9个村143个村民小组达到了全覆盖。
产业发展结构优化。新农村工作队及指导员同全镇各级干部群众一道在巩固发展麟凤镇粮、烟、畜传统产业的同时,成功实施“百千万”增收致富工程,“一村一品、一组一业”产业发展格局初具雏形,加快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步伐。一是在麟凤村发展百亩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将“菜篮子”工程落到实处;二是在坪房村发展千亩花生规模化种植;三是在斑鸠村发展千亩天麻种植基地;四是在全镇范围内发展万只土鸡养殖工程。目前,四基地发展态势向好,已为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500万余元。
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一是工作队及指导员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四群”教育、“跨越发展先锋”等活动,规范党建工作、村务公开,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范化开展,同时,帮助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健康良好的镇风民风。二是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主题,以镇党委提出的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为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三是掀起全镇学习十八大精神高潮,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指导员能力得到锻炼提高。麟凤镇新农村工作队及指导员结合“插甸经验”,坚持把田间地头当做办公室,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坚持突出民生,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关心群众的柴米油盐、农用物资、人畜饮水、就业就学、医保服务、养老保障、治水修路、产业扶持、增收致富等,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坚持与驻村中心工作相结合,协助村“两委”做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计生工作、“两新”收缴、烤烟生产等。同时指导员的农业农村工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