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扎根基层致富群众舞青春
作者:詹生才 发布时间:2013-04-18 21:17:44 点击率:24
扎根基层乐奉献,致富群众舞青春。农村是一片热土,有宽广的舞台,广阔的空间,大学与农场只一步之遥,城市和乡村没明显界限。大学生村官知识新、思路活、有闯进、有干劲,一批批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务农村,他们为农村带去的不只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更有致富群众的行动和决心。
融入农村,甘洒青春乐奉献
2008年,潘先沁大学毕业后,幸运的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云南百江燃气有限公司店长一职,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可观的薪水和城市生活令他感到很满足。2009年,已经4年没回老家的他回老家过春节,家乡百姓艰苦生活、泥泞道路以及贫穷落后的景象给他深刻的感触,他在心里无数次默默的问自己:“家乡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改变一下家乡贫穷的面貌呢?”他拥有着一份满意的工作和很好的发展机遇,然而他下定决心,坚定地选择了“村官”这份职业,决心在村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奋发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2010年,通过公开招聘,他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从此,他坚定信心,虚心向领导请教,和同事探讨,向群众学习,努力把自己融入基层,适应农村,决心在“村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用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去服务群众,造福乡里。
创建农家书屋,为百姓提供一个学习平台。麻将声声、聊天乐乐,在庙沟村,刚刚任职不久的潘先沁看到街上群众闲暇无事、浪费光阴。他以新的理念和独到的见解,多次向镇党委阐述了在村里建设农家书屋的意义和作用。在他的努力下,庙沟村争取到了一个指标,他主动找屋子、打扫卫生、做书架、运书,一个星期不到,一个整整齐齐的农家书屋就呈现在群众眼前,所涉及内容包括科技、农业农村知识、生活常识,儿童读物,同时还配有CD等成功致富实例。他走村入户发动群众利用闲暇时间来看书、借阅并探讨如何致富等问题,为改变该村贫穷面貌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他坚持把心思放在基层、感情贴近基层、脚步深入基层,真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大力兴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任职以来,他结对困难群众30户,发放民情联系卡70余张,收集意见建议26条,为群众办实事20件次。
致富群众,情倾创业领路人
誓为群众谋发展,思路一变天地宽。庙沟村经济发展上不去,主要原因是没有支柱产业带动,全村只有二个规模小、技术低、效益差的面条作坊。这些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致富的人们对农业越来越不重视,大量土地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何能有效盘活存量土地,让农民能在家门口就业,在土地上赚钱,把群众腰包鼓起来,潘先沁知道在农村一样有天地,农业一样能赚钱,守住土地的农民一样可以致富。发展生态农业,盘活闲置土地,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发展之路在潘先沁的脑中渐渐有了思路。2012年初,潘先沁了解到这几年来庙沟面条在全县都有比较好的口碑,逐步萌生了规模化发展面条加工厂,带动农民种植小麦致富增收,这一想法得到了镇领导和村主任的大力支持。
2012年6月,在镇领导的带领下,他组织相关人员前去河南郑州实地考察,学习了解机械自动化生产加工一条线生产模式,学习完以后,他马上订购了设备,马不停蹄开始建厂,10月底,一个自动化生产加工厂就全面建成,发动、组织村民成功创办了“庙沟镇谷丰粮油贸易有限公司”,2012年10月30日开始投产,公司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年产量可达300余吨,总投资120余万元,预计年净收益可达20万。现在公司生产的面条是供不应求,与群众签订收购合同最低收购保护价1.8元/单斤,鼓励群众规模化种植小麦,带动部分群众创业、就业。庙沟村范围内有5个村民小组300户种植小麦,所种植小麦已达4000余亩,很多闲置土地得到了合理流转利用,平均每户可增收1万余元。目前,他和村主任又在计划准备筹建一个生猪养殖场,利用粮油加工带动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农村很有发展空间,能为群众、家乡多点事,我很高兴。现在的政策又那么好,创业很艰难,但相对于城市农村创业更有意义,更能找到人生价值。”潘先沁咬定了目标,找准了方向。思想观念改变,矛盾纠纷调处,发展致富探索,群众利益守护,能想到的,他都在努力;能做到的,他都在争取。
群众利益无小事,扎根基层舞青春。融入基层,适应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乡里。他,凭着一腔热血,带着平凡纯朴,默默地把自己的爱心和汗水播洒在乡村热土,用奉献丈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