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县“三立足三增加”推动创先争优
作者:曹昌敏 发布时间:2012-04-26 23:45:44 点击率:45
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威信县紧扣全县中心工作任务,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积极谋划、精心运作,创新载体、把握重点,持久抓、深入抓,常态化、长效化,努力把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生产力工程、凝聚力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
立足追赶发展这一实际,增加争创动力。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追赶发展”贯穿活动全过程,紧紧围绕“123456”发展思路,立足做好“黑、红、绿”三篇文章,在全县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建设桥头堡,威信怎么办”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把创先争优活动中激发的政治热情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在桥头堡建设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积极探索与桥头堡建设等战略的切入点和对接点,抓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抓好重点项目储备申报,大力发展香桂、蚕桑、天麻等绿色特色产业,举全县之力服务和推进威信有史以来投资最多、建设战线最长、涉及面最宽、带动发展性最强的煤电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预计今年6月底实现第一台机组运行发电,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效益日趋显现。在创先争优活动的助推下,全县经济社会总体呈现出增长快、效益好、后劲强、活力足的良好发展态势。2010年至 2011年,威信县分别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平安县”、“粮食生产先进县”。
立足载体设计这一关键,增加争创活力。在农村、社区、机关、中小学校、文体卫生等行业领域分类设计活动载体,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充分依托威信“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扎实开展“重读党章、重温誓词、重走红军长征路”等党员党性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全面开展“在职党员依岗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增强党员责任和服务意识;广泛开展“共建创先争优、共创和谐威信”党员团员志愿服务行动,开展各类志愿服务行动近400次;深入开展“支部与支部手牵手、党员与党员心连心”活动,促进城乡基层党组织共创共建的深入开展。各级党组织结合行业部门特点,积极探索独具特色、务实有效的活动载体,不断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如县人民法院实行“背包法庭”进村入户巡回审判、水田乡推行“流动复印机”上门为群众复印办理证件、司法行政部门推行“庭式调解”入户化解矛盾纠纷,深受群众欢迎和好评。
立足民生改善这一目的,增加争创效力。坚持“民生至上”原则,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根本,财政投入向民生倾斜、干部精力向民生集中、外来投资向民生汇集、领导政绩向民生看齐,让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让实效和成果体现在群众的笑脸上。争取上级支持,高投入推进“进昭出川”通道建设,实现“乡乡通油”目标;多方筹措资金,高标准打造新农村生态文明家园示范长廊和水田整乡推进房屋改造工程;连续5年每年筹资600万元用于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解决群众“办事难、难办事”问题,延伸农民服务站点功能,建立“流动农民服务站”,进村入户开展流动服务,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广泛开展以城乡党组织共创共建“四个一”和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互帮互助“四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十万党员进农家、万名干部下基层”,促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共建共创,深入农户联系群众、结对解难。2011年,全县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85件,实施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179个,发放救助金和慰问金1293万元,向39781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补助金5083万元,92万人次受益新农合减免补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累计捐资捐物达326万余元,启动实施农业产业示范项目和民生工程85个,受益群众达12万余人……一项项民生幸福工程的实施,一件件惠民实事的办结,展现了日益美好的民生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