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县“六举措”推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作者:潘先卫 廖国琼 发布时间:2012-05-25 16:57:34 点击率:34
近日,威信县召开“森林威信”建设暨林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即:力争到2015年末,完成用材林基地建设40万亩,其中新建6万亩;竹子基地10万亩,其中新建6万亩;香桂基地5万亩,其中新建4万亩;经济林果基地4万亩;农民人均从林收入达500元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2.7%,林木绿化率达到55%。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十二五期间,该县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林业工程实施。认真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建设,加大公益林建设力度,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实现工程区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按照“抓住重点、统筹兼顾、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原则,把石漠化生态治理与退耕还林、林业产业化等有机结合起来,认真抓好规划编制、区域界定、项目整合、资金筹措、群众发动、机制创新、责任落实等工作,确保工程治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把农村新能源建设贯穿于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发展的全过程,紧密结合扶贫开发、村容村貌整治、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大力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和节能改灶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减少对森林植被的人为破坏。
二是抓好重点区域绿化。进一步创新思路,加大工作力度,抓好城镇绿化、面山绿化和道路绿化,力争在短时期内取得实质性突破,使公路绿起来、城镇绿起来、面山绿起来。县政府成立交通要道、城镇、城市面山绿化领导小组,县林业局设立绿化办,统筹推进交通要道、城镇、城市面山等重点区域的绿化工作。县政府与各乡镇、县直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县直各部门和乡镇分片包干,按单位划分责任区,限期完成绿化任务。同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因地因时制宜,保质保量,包栽包活包成林,做出特色,做出个性,确保成功。
三是抓好森林资源管护。结合建设山地城镇的发展需要,加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的衔接,进一步优化林地空间布局,积极为城镇建设预留用地空间。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层层落实森林防火责任,确保全县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同时,建立森林资源联防联管机制,进一步加大林政执法力度,推进林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严厉打击盗伐偷运、违规占用林地、偷捕盗猎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
四是抓好林产业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大力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并着力抓好中低产林改造这个重点。以培育“本土育种、主攻笋竹、发展林果、木材加工、苗木花卉、森林旅游、林下种养、生物医药”八大林业主导产业为思路,结合威信的海拔、气候、土壤等特点,建好林产业基地。依托资源优势,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加快发展林产品深加工业,促进产品升级和木材的高效利用;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通过政策扶持、内引外联等办法,着力培育起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同时,充分利用威信特有的气候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优势,加强森林旅游规划和系统开发,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逐步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品牌。
五是抓好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科技、市场和社会化服务三个体系建设,着力培养一批林业方面的“土专家”,切实提高林农科技生产水平。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和科研人员到威信开展林业发展方面的知识讲座,提高林业干部的科技服务水平;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规定,加强林产品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打造林业资源交易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形式,提高林产品营销的组织化程度;以推进县级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快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制,构建林权管理体系和交易平台,推动林业要素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六是抓好机制改革创新。抓好林权流转、林木采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业综合保险等各项配套改革,切实保障林农的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把林权流转作为推进配套改革的突破口,先行先试,大胆探索,鼓励引导林农采取出租、转让、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为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注入活力。采取联户管护、专业承包管护、委托管护等形式,探索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公益林管护机制,真正把管护主体、管护责任落实到位,确保管护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