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促发展 扬帆鼓劲谱新篇——威信县2011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作者:胡敏 发布时间:2012-02-07 23:26:45 点击率:27
2011年,威信县委宣传部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严格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为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氛围,促进该县经济社会追赶跨越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理论武装,理论武装工作有了新提升
围绕学习阵地、活动载体、保障机制、舆论氛围、典型引路五大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加强理论的引进吸收和转化,切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用性;针对学习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狠抓了6个制度的建设,即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员培训制度、干部述学制度、干部个人自学制度、干部学习通报制度、干部学习考核制度,并适当提高学习在党建工作考核中的占分比重,有力地增强了干部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取围绕中心专题学、邀请专家辅导学、参观项目感受学、集中座谈讨论学的形式,丰富学习方式,优化学习内容,强化深度交流,加强思想碰撞,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围绕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这条主线,结合我县实际,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精心组织对乡镇干部和基层村干部的理论宣讲100余场次,参听党员群众达8000余人次;通过在威信网、威信电视台、威信党建网开设学习栏目,筛选部分质量较高的文章在省、市主流媒体上刊载,创新了学习载体,扩宽了学习渠道,增强了互动交流,提高了学习质量。
加大外宣力度,宣传工作实现新突破
狠抓“三假”治理,新闻的真实性得到了有效保证;抓文风改进,推进新闻作品向短、实、新转变,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做好重点新闻报道策划,制定了“两会宣传报道方案”、《走基层报道方案》等10余个方案,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按照每周5期的标准,创办了《威信快讯》,拓宽了宣传渠道,改进了宣传思路。加强与中央、省、市各级主流媒体的联系,积极提出威信宣传工作参考专题,做好《香港大公报》、《民族时报》、《新华网》、《云南网》、《昭通日报》等一批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协调服务,引导他们对我县特色、亮点工程及 “红”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进行了一系列深度报道,提高了威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严格兑现外宣奖励办法,2011年,《昭通日报》、《鹤都晚刊》上共发表宣传威信稿件306篇,比去年增加134篇,增长77.9%;在《云南日报》、《云南网》省级主流媒体上发表宣传威信稿件227篇,比去年增加51篇,增长29%;在《人民网》上发表稿件6篇,实现了2010年《人民网》的零突破。
注重监管引领,精神文明创建迈出新步伐
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开展了6次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打击取缔黑网吧9家、收缴非法营业电脑239台,收缴各种非法出版物600余册;以“七一”、国庆等节庆日为契机,组织6000余名次中小学生到红军烈士陵园敬献花圈,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抓好道德模范推荐参评工作,唐敏荣获云南省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奖,余祥友、杨仕龙荣获昭通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奖,邹全高、张宗义等荣获市级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着力抓好小城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全县巩固创建省级文明小城镇1个、省级文明单位10家、省级文明村5家、市级文明单位20家、市级文明单位7家、市级文明社区1家、市级文明风景旅游区2家、县级文明单位86家;开展 “爱我名城扎西、争做文明市民”的市民素质提升整治活动,印发宣传手册30000余份;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交通伴我行”、“城市美容行动”等活动,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
繁荣城乡文化,城乡文化生活发生新变化
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4万元,建成24个农家文化大院;实施了长安天坪村、水田河坝村和麟凤斑鸠村3个文体活动广场,建设了水田体育活动中心、双河河沙沟文体广场两个体育活动中心和村级体育设施场地20个;投入资金30余万元,完成了旧城、庙沟信息工程2个乡级网点建设和35个村级网点建设;投入专项经费38万元,采购“村村通”设备1000套,解决了边远山区1000户老百姓的收视困难,文化基础有效改善。完成“百场演出进百村”演出88场,观众达6万余人次;完成“2131电影放映工程” 900多场次,观众达13万余人次;举办义务书曾春联活动、“威信县红色扎西艺术团汇报表演会”等大型群众广场文化活动10余场次;举办了“创先争优杯”职工篮球运动会等系列竞技体育赛事,引导群众开展广场健身活动,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素质不断提升。
加快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充分利用“扎西会议”名片,扩大与川黔渝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景区景点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整合红色、生态、民族民俗文化三大资源,丰富旅游内涵,促进旅游资源向旅游经济转化,文化产业初现雏形。投入资金530万元,完成了扎西纪念馆的陈列布展工作;投入资金2300余万元,完成扎西红军烈士陵园一期和二期维修改造工程,为创建4A级红色旅游景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完成了湾子苗族文化保护区申报云南省第四批旅游特色村的申报工作,启动了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修编,编写了《红军主题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威信县民族文化风情大观园建设项目》、《威信县观斗山石雕群艺术群保护建设工程项目》等五个文产项目建议书并已进入市文产办项目储备库;成功拍摄了《红哥哥》MV,并在央视和多家网站视频播出;协助拍摄了《扎西大转折》和大型电视纪录片《苦难辉煌》,有力推介了我县红色文化旅游。2011年,全县文化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档次不断提高,实现年利税近7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