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县实施“四项工程”提升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
作者:杨华 发布时间:2011-11-14 22:37:32 点击率:30
威信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实施“四项工程”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有力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实施“红色教育”工程,增强服务意识。以“红色党建”为主题,开辟“红色教育”、“红色体验”、“红色远教”三类课堂,开展“万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千名党员重走红军长征路”、“学党章、读党史、唱红歌、传箴言、诵经典”等红色系列活动,开设“红色讲坛”、利用党支部会议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形成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目前,已开设“红色讲坛”10场次,500余名党员干部党性得到进一步锤炼;8000余名党员群众通过各种形式接受了一次以上的革命传统教育。
实施“提能增效”工程,提升服务能力。一是着眼于多岗位丰富干部阅历、多环境增长干部才能、多方位增强组织协调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建立领导干部到重难点工作岗位实践锻炼工作机制。3年来,已先后安排35名新任副科级领导干部到重难点工作岗位进行锻炼。二是多种途径提升专业技术人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卫生系统开展“师带徒”活动,提升乡村医生的医务水平;教育系统组织“送教下乡”,选派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作示范课教学和评课,提高该县教学整体水平;涉农部门开设“农家课堂”,既帮助群众进行农业生产,又丰富了基层农技人员的专业水平。三是依托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县乡党校、县人力资源培训中心等培训平台定期开展各类实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双带”能力。2011年,该县已开展各类培训159期,培训乡土人才9300余人次。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提高服务水平。一是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举办农业发展、城乡规划、招商引资等专题讲座,不断促进县、乡、村三级干部接受新知识、更新观念;加强与周边经济发达县市的交流合作,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拓宽发展思路;二是通过举办村干部、新任领导干部、大学生村官培训班次,提高乡村干部带领、带动能力,凸显大学生村官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年以来,该县已开展主题培训班次7期,培训各级干部500余人次。三是依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对参加学历教育的各类优秀人才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助,鼓励和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积极参加学历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据统计,该县已有150名优秀村“两委”干部、优秀乡镇职工和优秀教师相继取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
实施“结对帮扶”工程,凸显服务成效。一是建立县级领导挂乡、乡干部驻村、村干部包组、县直部门挂点、党员、干部“1+X”包户的结对帮扶机制,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面对面与群众交心谈心,通过民情日记本查实况、记实情,通过民情联系卡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实现党群干群零距离。截止目前,该县党员、干部已累计走访慰问群众51928户,结对帮扶困难群众8202户,记录民情日记本1万余篇、发放民情联系卡10万张。二是广泛开展公开承诺活动,把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提高干部的服务意识。该县886个基层党组织11479名党员结合各自工作岗位,作出各类承诺23029个,解决了近万个热点和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