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县水田乡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日趋成熟
作者:康桥 发布时间:2011-11-30 17:16:00 点击率:48
威信县红色旅游资源极富特色。红军在威信驻留11天,活动期间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较多。“水田会议会址”(史称“水田花房子会议旧址”)就是其中之一。11月25日,该县新闻媒体“走、转、改”采访组一行5人来到这里,看到操着南腔北调的游客,有的在聚精会神的听讲解员讲解,有的在不停地拍照留念。
水田花房子会议旧址位于水田乡水田村楼上村民小组。原来是一家姓郑的乡绅的住宅,始建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因其房屋门、窗、板壁上雕刻有精致的花草虫鸟图案而得名“花房子”。1985年,“花房子”被推荐为威信县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被省政府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该旧址作为“扎西会议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中宣部确认并公布为云南省唯一的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7年,威信县委、县政府按照重塑历史、尊重历史的原则,对旧址主体房屋进行了维修改造,调整了室内布展布局,修建了鸡鸣三省标志牌,扩大了景点景区面积,为水田乡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夯实了基础。
近年来,水田乡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打造红色文化产业迈出了可喜步伐。截至目前,从县城扎西到花房子会议旧址,柏油路已全部修通,250平方米的广场已建成投入使用。据县旅游职能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5年至2010年,该县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43.4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21.6%;旅游综合收入达3.1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达18.9%;其中,2010年,接待各类游客39.8万人次,同比增长19.5%;旅游综合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29.2%。今年1至5月,该县累计接待各类游客15.72万人次,同比增长6.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62.7万元,同比增长1.6%。红色旅游必经之地的水田花房子会议旧址,对该县的旅游业发展也是功不可没的。作为会议旧址所在地楼上村的村民也和其他村民一样,在全乡实施的“整乡推进”项目中受益多多,从外面引进的全乡最大的乌金猪养殖基地也座落在这里。
“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在水田花房子会议旧址,记者看到四周绿树成荫,山头苍松挺拔,会址堂屋正门上方由中共云南省委原副书记高治国手书的“水田会议会址”牌匾格外引人注目,附近周围村民房顶正中央的红色五角星在绿树掩映中熠熠生辉。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宣传营销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水田乡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也将会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