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强基 推进追赶发展——威信县党建工作综述
作者:李怀彬 发布时间:2012-01-31 23:50:35 点击率:35
2011年,威信县紧扣经济建设中心,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重点,认真抓好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以扎实的党建工作推进该县经济社会追赶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 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为切实抓好党建工作,我县及时调整充实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推行县级领导挂钩联系乡镇和党建示范点、乡镇领导挂钩联系村、促进党员干部包组到户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加大资金投入,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投入90多万元提高村组干部岗位补贴、60多万元解决正常离任村组干部定期生活补贴,将每个社区办公、活动经费提高到6万元。强化宣传引导,加大《威信党建网》建设力度、在《威信新闻网》、电台、电视台开设党建专栏,通过标语、橱窗、编发简报和手机短信等展示党建工作的做法和成效,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面。2011年,中央及省、市媒体共刊播威信党建工作信息600余条,县属新闻媒体刊播近3000条。强化督促检查,加强对“十大党建”模式建设、农民服务站建设、“红色党建”、党建示范点建设等重难点工作的全程督查和动态管理,确保责任落到实处、工作见到实效。
突出区位特色 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十万党员进农家,万名干部下基层”等主题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一是围绕中心工作创先争优。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把创先争优的动力转化到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培育步伐、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上,为“十二五”起步提供了强大动力。二是围绕和谐稳定创先争优。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和谐威信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的始终,领导干部带头在建设项目多、矛盾比较集中、问题比较复杂的地方建立信访联系点,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扎实推进平安威信建设。三是围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把“群众得实惠”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掀起“十万党员进农家,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热潮,采取走访慰问、结对帮扶、城乡互助等形式,访贫问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共筹集资金326万元,支持发展农业产业示范项目85个,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7800件,办好事实事6414件,解决突出问题160个,受益群众12万人。四是围绕示范带动创先争优。组织开展“远学杨善洲,近学身边人”主题实践活动,按照“五个好五带头”要求,围绕“一行业一特色、一领域一特点”的思路,组织实施以党建示范长廊建设为重点的“一廊一带”建设工程,通过示范、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提升基础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三是深化制度改革,干部队伍建设明显加强。一是圆满完成县乡党委换届工作。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导向,注重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圆满完成县、乡党委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县乡党委领导班子。二是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围绕科学发展选人用人,制定出台《党政领导干部调整动议制度》、《选拔任用乡科级领导干部初始提名办法(试行)》等10个制度文件,加快干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步伐。全面实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预告、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等制度;对拟提拔的干部进行任前廉政教育谈话,签订廉政承诺书;对新提拔的干部分期安排到重难点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对关键岗位干部,实行关口前移,抓早抓小,重点管理。三是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大公开推荐提名选拔领导干部和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将空缺科级岗位面向全县各单位党组织和县级领导个人进行公开推荐提名,公开选拔14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在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中,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选拔10人进入乡镇党政班子,充实乡镇党政班子力量,改善班子结构。四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创新干部日常监督管理方式,采取“七个一”举措,即:一张纪律卡、一纸承诺书、一堂廉政课、一份报告单、一个学习日、一次考评会、一本廉政档案,把干部监督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环节,保证干部成长正确方向,提高干部自身素质。
完善管理机制 人才工作不断推进
我县着眼于“十二五”时期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健全了三项制度,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人才管理网络,建立健全农村乡土人才信息库,将31814名乡土人才纳入县、乡人才档案库,在村建立人才名册,实行一人一卡的动态管理,使乡土人才的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县乡党校、县职教中心等定期开展各类实用性技术技能培训,开展“师带徒”、“送教下乡”、“农家课堂”活动,提高各类人才的服务水平和致富本领。三是完善人才帮扶机制。积极支持各类人才创业,健全完善政策扶持、资金帮扶、技术支持等机制,在贷款等扶持政策上予以优先,进行重点扶持。2011年,共协调信贷部门向各类人才投放信贷,在全县建立了稻田养鱼、香桂种植、大棚蔬菜等8个农特产品种植养殖基地。
创新工作方式 干部教育培训亮点凸显
坚持以提高干部能力为导向,立足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切实让干部愿意学、学得进、用得上。一是实施“红色教育”工程。开辟“红色课堂”,组织开展“万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千名党员重走红军长征路”等“红色教育”、“红色体验”及“红色远教”活动;开设“红色讲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二是实施“提能增效”工程。着眼于丰富干部阅历、增长干部才能、增强组织协调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建立党员干部到重难点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工作机制,从县直机关、乡镇选派71名年轻干部到村担任新农村指导员。三是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邀请县外专家、学者到威举办讲座讲授农业发展、城乡规划、招商引资等知识,提高县、乡、村干部的知识素养;加强与周边市县的交流合作,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拓展发展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推进追赶发展的能力。举办新任领导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培训班,提高乡村各级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筑牢基层堡垒 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加强
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建立社区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密切社区与驻区单位的协调和联系,做到统筹党建一起抓,统筹资源一起用,统筹工作一起推。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建立县领导联系点制度,每个“两新”党组织均有一名县领导联系,党(工)委与所辖“两新”组织结对子,做到资源一起分享、活动一起开展、问题一起解决、党建共同发展。健全完善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考核办法,逐步提高村组干部岗位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正常离任村干部给予定期生活补助。
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2011年,共发展党员427名,其中女党员97名,少数民族党员47名,35岁以下252名。建立“平时走访、创业帮扶、节日慰问、生病看望”的党内关爱机制,采取“五保联系,整贷零还”等贷款模式,投放信贷资金965万元帮助贫困党员创业致富,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共走访困难党员3627户。
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全面完成站点升级工作,加强远程教育工作制度建设,促进远程教育学习收看经常化、常态化,为开展远程教育工作搭建“交流心得、学习经验、沟通思想、答疑解惑”的平台。扎实做好云南省基层网络党建网威信县子网站的运维工作,2011年,在云南省基层网络党建网威信县子网站共发布信息523条,名列全省第5名,全市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