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县水田镇围绕“十字”方针引领脱贫攻坚
作者:余清海 发布时间:2016-05-09 15:28:16 点击率:1
今年以来,威信县水田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有关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关键问题,强化落实责任,采取超常规措施,拿出过硬办法,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以“建房、修路、培产业、保兜底”的十字方针引领脱贫攻坚。
着力抓好住房建设。加强贫困户住房建设,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启动河坝村宽滩、渡口安置点,香树村坪子、新房、坳口安置点,水田村香坪、半坡、楼上安置点,龙洞村弯头安置点等9个安置点共1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易地搬迁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完善农村基本住房保障政策,全面实施全镇2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安居工程。
着力抓好道路建设。切实抓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大力实施村内道路硬化、户间路硬化和村组公路建设工程,全面打通“断头路”,改善出行条件,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到2016年底,通过整合整乡推进提升改造、易地扶贫搬迁、革命老区三年行动计划等项目,解决全镇目前急需新建的村组公路9条20.7公里、硬化村组公路85.8公里、硬化联户路3.2公里。努力实现行政村通硬化公路、特困自然村通公路的总体要求。
着力抓好产业培育。脱贫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在产业扶贫方面,坚持把旅游作为全镇脱贫的重点产业来抓,着力打造“三寨一会址一基地一峡谷”6个重点景区景点,把水田境内所有景点连接起来,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以红促绿,以红色旅游带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在农牧业结构上,坚持种养结合、为养而种、循环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积极推广先进生产组织方式,把抓脱贫和促发展结合起来,把群众愿脱贫和想致富统筹起来,目标聚焦于增加群众收入,路径聚焦于培育主导产业,方法聚焦于调整产业结构,引导群众发展适销对路、市场看好的种养殖业。在劳务输出方面,按照贫困户均有1人接受技能培训、掌握1—2项实用技术的目标要求,大力开展以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性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订单式培训,最终实现“培训1人、就业1人、脱贫1户”的目标。
着力抓好保障兜底。按照农村低保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政策要求,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把丧失劳动力、无法通过产业扶贫和就业帮扶实现脱贫的贫困家庭,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对残疾人扶贫对象,加大救助力度,对因病致贫的,尤其是大病重病致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实现脱贫,编织兜住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年人给予关心关爱,同时尽快启动水田敬老院的建设,让农村五保对象能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