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凝正气 廉政铸和谐——威信县廉政文化建设综述
作者:张斌 发布时间:2011-12-22 23:25:19 点击率:38
今年,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威信县准确把握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创建标准,结合实际,加大创新,有力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形成 “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领导,健全机制,形成廉政文化建设新合力
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质要求和服务方向的体现,是一项关系我们党生命力的工作。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该县从健全机制、落实责任等方面入手,形成廉政文化建设新合力。成立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任组长,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等15个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在协调和落实责任上狠下功夫,同时健全和完善了激励机制,不但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体系中,而且从2007年起,每年划拨专项经费20余万元,对责任制考核为优秀和合格的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
依托红色文化,打造廉政文化建设新亮点
该县始终紧紧抓住革命老区的地方特色,注重文化载体创新,打造廉政教育品牌,把红色教育融入廉政文化建设。一是打造廉政文化“红色”景区亮点。以丰富的红色景点为载体,该县将廉政文化内容融入“红色”景点建设之中。二是打造廉政文化宣传工作亮点。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扩大宣传范围和效果,在各大报刊和网站上刊载反映威信红色廉政文化景区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文章70余篇、图片50余幅,制作《金沙水拍》、《廉政清风拂扎西》,筹拍《扎西大转折》等6部反映“扎西会议”和威信廉政文化建设的影视片。三是打造廉政文化培训阵地亮点。投入资金50万元,改善县乡党校办学条件,通过开展党员干部廉政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以及举办廉政文化研讨班等形式,对党政干部进行反腐倡廉理论和廉政文化理论培训,共计培训党员干部2859人。四是打造廉政文化地方品牌亮点。从地方实际出发,着力推进“十个一”廉政教育品牌建设。
抓好“六进”,探索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子
该县紧紧围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创建标准,抓好廉政文化 “六进”活动,努力探索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子。一是廉政文化进机关在“警”字上做文章。由县纪委牵头,联合多家部门以培训班、民主生活会、党员干部唱红歌和党政纪知识竞赛、签订廉政责任书、举办廉政形势报告会、开展反腐倡廉案例警示教育等形式,着力营造出“为民、务实、清廉”的机关廉政文化氛围。二是廉政文化进家庭在“助”字上见成效。县纪委、县妇联、县委党校联合举办“当好廉内助、构建和谐家庭”知识讲座,并向干部职工家庭发放《兴廉洁之风、创幸福家庭》倡议书,切实扩大家庭助廉覆盖面,推进“尚廉、守廉、和睦”的家庭廉政文化建设,筑牢了家庭拒腐防线。三是廉政文化进学校在“育”字上出实招。以“廉洁从教”征文活动、组织中小学师生重走红军长征路和召开“崇廉敬洁”主题班会、专题板报、专题宣传栏等形式,将廉政文化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德育教育之中,促进了“知荣、明耻、爱廉”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四是廉政文化进社区在“实”字上下功夫。在县城社区以放电影、开展广场文艺活动、举办书法绘画比赛、开设宣传橱窗等形式,寓教于乐,实实在在地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文明、平安、和谐社区建创建活动中,展现了“文明、和谐、倡廉”的社区廉政文化。五是廉政文化进农村在“烘”字上造氛围。县纪委每年组织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清风行”宣讲活动。县委宣传部、科技局等部门把廉政文化融入“百场演出进百村”文艺下乡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廉政文化形象生动地传达到村,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同时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形式,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新农村建设中,烘托出“知廉、敬廉、崇廉”的农村廉政文化氛围。六是廉政文化进企业在“活”字上创特色。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片、举办唱红歌晚会、开展廉洁从业演讲比赛等各种鲜活形式,把廉政文化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之中,逐步形成了“守法、诚信、廉洁”的企业廉政文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9年和2010年度,该县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县,同时该县纪委在2009,2010年度连续两年被市委评定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优秀单位。 2011年10月,“威信县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长廊”被云南省纪委监察厅命名为“第一批云南省廉政文化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