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四轮驱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作者:张邦强 发布时间:2011-11-29 23:35:22 点击率:28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威信县创建四项制度深入推进“十万党员进农家,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力促党员干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亲情式沟通,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办,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鱼水关系,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和谐稳定追赶型发展中创先争优。
驱动一:建立民情恳谈制度透彻了解民意。全县印发民情日记12000余册,要求党员干部离开办公室迈出机关深入基层下到农村进入企业跨进社区零距离接触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接受“三同”教育,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知晓群众所需,掌握农村实情,真心为群众办实事。通过定期对民情日记进行跟踪检查,了解干部下基层进农家的情况,实现全县党员干部走访农家全覆盖,掌握社情民意全方位,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更加切合实际地得到贯彻落实。截止11月,全县10291名党员干部共走访群众66844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264条,记录民情日记9304篇,书写调研报告1590篇。
驱动二:建立困难帮扶制度真情化解民困。威信制定县领导挂村、县直单位挂组、党员干部“1+X和X+1” 帮困到户的工作制度,形成县、乡、村、组层层挂钩联系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以教育扶贫、老区开发扶贫、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为框架,建立困难群众帮扶资金,整合资源将扶贫项目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书,全面落实“县负总责,乡抓落实,项目到村,扶持到户”的要求,带着真感情为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目前,已有9507名党员干部与8202户困难户结对成“亲戚”,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问题7800余件。全县累计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4883万元,启动实施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172个,建成移民集中安置点29个,完成易地搬迁1066户4702人。
驱动三:建立干部挂村制度全程包办民需。威信县10个乡镇均建立乡干部分组包村工作制度。每个村由1名乡干部作为挂村领导,对挂村干部实行双向选择包村负责各项工作,形成乡村干部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有活力地推进农村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村不聘乡不选群众不认可宗旨意识不强的乡干部,由组织对其进行交心谈话,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发给基本生活费限期转变工作作风。这项制度的实行,充分发挥了乡村党员干部、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员和大学生村官作用,确保了政令通畅,搭建了乡村干部相互信任的平台,认真落实利农惠民政策满足群众需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提高了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据统计,全县乡村党员干部已为群众办好事实事6414件,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160个。
驱动四:建立为民服务制度倾力破解民惑。威信县以农民服务站点为抓手,建立县、乡、村相互支持上下同心的工作机制倾力为群众解疑释惑办实事好事。在县级设立群众服务大厅,轮流抽调新任副科级干部到该岗位锻炼,接待和办理来访群众的各种诉求,协调各级各部门解决群众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目前,已有30名新任副科级干部在该岗位锻炼,提高了干部的群众观念和协调领导能力;在乡级打造优质农民服务站所,配备齐全办公设备和工作人员,明确工作任务和办事流程,完善工作制度,向群众发放便民服务卡,填写民情联系卡,认真为群众代办各种事情。有条件的乡镇还购置便民流动服务车到村组上门为边远贫困群众办实事;在村级设立农民服务点,由村干部轮流值班受理群众需办事项。有的县级单位还将服务直接延伸到村级,如县人民法院在87个村(居)委会设立临时调解法庭,实行“背包法庭制”,院领导带头开展下访接待活动,定期到乡、村、组和田间地头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广受群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