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善县突出“四个重点”加强和谐社区建设
作者:郭亨友 发布时间:2011-11-07 16:35:12 点击率:7
永善县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三有一化”为重点,以建设和谐社区为主题,突出“四个重点”,全面加强社区建设。
健全组织网络,强化组织保障。抓组织网络,因地制宜组建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和活动,使社区党建工作向辖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延伸。目前,全县社区建立党支部14个。增强干部力量,从县直机关选派15名优秀副科级干部或年轻后备干部到社区挂职任副书记或主任助理,改善结构、增强活力,协助社区开展工作;强化党群共建,切实把社区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整体格局,确保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围绕党的工作、服务党的工作。壮大党员队伍,注重从思想素质好的致富能人、优秀青年、妇女中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拓宽发展党员视野,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使社区基层党组织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抓服务管理,构建和谐社区。着力在“五抓”上下功夫,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抓服务提升,建立居民服务代办点,积极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卫生、计生等便民业务,有效破解居民办事难等问题。不断完善社区党组织书记接访群众、社区干部走访群众、党员联系群众等制度,推行社区“党员服务一条街”制度,对街道居民、店铺,制作党员联系公示牌,置于醒目位置,为居民、店主提供方便快捷服务。抓民生改善,积极落实社区贫困居民城镇廉租房建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惠农政策,促进民生进一步改善。抓维稳基础,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主体作用,成立以民警、联防队员、物业保安为主体的专职巡逻队和党团员义务巡逻队。进一步强化社区警务室和治安流动防控哨点建设,安装监控设施,形成职能部门—社区—驻区单位—小区、固定与流动、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体系,筑牢社区稳定基础。抓能人带动,积极鼓励和支持部分党员、居民致富能手,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在城市建筑、餐饮、宾馆和超市等领域进一步发展壮大经济实体,发挥带动作用,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抓双向管理,按照“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要求,加大对辖区内在职机关党员的“双向管理”,将机关党员融入社区建设,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参与城市环境卫生、治安巡逻等党员志愿者活动。
抓合力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共建、共抓、共创、共享”的社区建设制度,使辖区各单位积极为社区开展工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实行党组织联姻,建立辖区内各类党组织沟通协调机制,把不同隶属关系、不同级别的成员单位党组织通过组建社区党建联席会的方式集中起来,平行协商、共同议事,研究解决事关区域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事项,破解社区难题。二是实行重点人群联帮,高度关注和解决辖区内特殊群体的生活、就业等问题。针对弱势群众,实行在职党员分片联系贫困居民,关注生产生活状况,帮助解决各种困难。目前,在职党员联系贫困居民436户1321人;针对“两牢”人员,实行在职党员“一对一”联系帮教,由社区党员干部和社区民警组成帮教小组,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及思想状况,积极帮助他们就业;针对“两站”移民,按照“五到户一联系”和“四个知道两个跟上”的要求,共建立移民联系对子138对679人。三是实行文明和谐联创。积极引导辖区内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户及社区居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美化、亮化、绿化活动,创建文明社区。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活动。共同开展疾病预防、安全知识宣传、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健康教育等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文明守法意识,促进社区文明和谐。
抓投入保障,夯实工作基础。抓活动场所建设,全县对四个社区活动场所全部实行新建,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新建集办公用房、服务中心和活动室为一体的办公楼,年底全部投入使用。强化经费保障,从今年起,社区办公经费由2万元提高到5万元,并明确社区办公经费中用于党建工作不少于2万元。提高干部待遇,社区支书、主任基本补贴提高到1680元/月(一肩挑的1740元/月),并将村(社区)党总支部下属党支部书记纳入享受补助范围,每月可享受180元或210元的生活补助。抓结对帮建,按照机关单位进社区、党员干部进社区、代表委员进社区、志愿者进社区的要求,建立县直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1+1”或“x+1”结对帮建制度,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