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善县: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战
作者:田 明 发布时间:2011-12-01 08:19:27 点击率:3
——永善县五年内外宣传工作回眸
在十二个记者节之际,回眸永善内外宣传,硕果累累,成绩喜人。五年来,永善宣传战线砥砺奋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战,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发挥了决策中心的喉舌作用。
新闻宣传亮点频现
近年来,县委宣传部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与人民日报、云南日报、云南经济报、昭通日报等媒体的交流合作,开设了“水电新城•永善”、“神州永善”等宣传专栏,“永善频道”等网络子页。策划溪洛渡大江截流、举办“永善欢歌”大型文艺演出等重大活动,邀请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核心媒体采访报道,《永善:牵手良机追梦急》等文章在各大媒体头版头条刊登,国内200多家媒体对溪洛渡电站大江截流进行了宣传报道,刊发新闻3000余条,网络媒体登载、转载达5000多条。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开展电站援建、社会稳定、城市发展、经济建设系列深度报道,“水电新城正崛起”等300余篇文章在云南日报、昭通日报等头版头条刊载。抓住徐英等一批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典型宣传报道,被国家妇联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并入选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全国首届“三农致富榜样”前十强。许多稿件刊发后,社会反响良好,为宣传推介永善,提升知名度,树立永善形象,营造了良好氛围,“大外宣”的格局逐步形成。
舆论引导规范有力
2008年,永善经历了50年一遇的冰凌雪灾,宣传战线紧急行动,开展抢险救灾大宣传,为受灾群众灾后恢复重建鼓与呼,谱写了一曲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战冰斗雪的壮丽篇章。面对“5•12” 汶川地震,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发动干部群众积极伸出援助之手,为汶川同胞捐款300多万元。同时,完善新闻报道应急预案,制定出台外宣奖励办法,组建党建、政府网站,聘请100余名新闻通讯员和舆情监控联络员,形成了县、乡一体化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成功引导了外来新闻媒体对大兴“3•18”特大交通事故和移民“6•19”等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维护了永善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准确应对突发事件中舆论“打响第一枪”的引导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宣传缤彩纷呈
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建党90周年活动为契机,开展“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亲近金沙江•收藏永恒的记忆”等采风活动,收集整理“两站”库区即将消失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傩戏、铜运文化文字资料3万余字,录音300分钟,拍摄图片2000余张。2011年,第七届全国魔芋种植经验交流会议、全市沼气比武大赛在永召开,举办首届葡萄旅游节、旅游形象使者选拔赛等活动,全国白魔芋种植基地、玉笋生态旅游度假村等文化旅游大项目成功落户永善。邀请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制作《走进永善》、《魅力永善》等电视专题片,《走进永善—探寻古老婚礼》等在中央电视台七套、中国旅游卫视等播出,歌曲《码口乐死你》等在云南电视台连续播出。积极组织参加“昆交会”、“世博会”等大型商贸活动,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地向外推介永善,“水电新城•魅力永善”定位被确认。
文化精品层出不穷
投资50余万元,出版发行长篇纪实文学《溪洛渡》、大型外宣画册《中国能源基地•溪洛渡永善》、《水电新城•永善》。创建强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文艺创作基地,创办刊物《永善文学》,出版了《永善县剿匪斗争史选编》、《金江溪洛渡水电新城》专辑;编辑发放《新型农民小百科》、《文化礼仪》3万余册,600余篇文艺作品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发展文学会员70人,7名永善作家成为国家、省级文学协会会员。修建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工农、时代、健身广场,成立“永善县溪洛渡艺术团”,组建乡村文艺演出队伍11支,开展“千场演出进千村”活动流动演出50余场,《彩云踩》、《牛角舞》、《阿呦哚》等文艺节目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
五年来,全县在中央、省、市媒体刊发各类新闻稿件4000余条,在县内媒体播发10000余条,电台广播324组1917条,展示了永善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