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制定基层党建十条 抓实村(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作者:胡玉超 发布时间:2015-06-12 14:44:02 点击率:34
我县紧紧围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求,以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为民服务等为着力点,制定《永善县村(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规定》(简称“基层党建十条”),加强和改进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常态。
一、有一个清晰具体、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一是理清发展思路。各村(社区)制定好村(社区)本届班子任期及年度工作思路、发展目标及措施办法,并在醒目位置予以公开。二是改进工作方法。村(社区)“两委”坚持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引导村(居)民管理本村(社区)事务,力求通过“一事一议”加强土地流转、组建合作社、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引进龙头企业和组织实施好本村交通、水利、电力、民居环境改善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新成效。三是严格工作程序。各村(社区)在落实党的惠农惠民政策等工作中,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有关工作程序不图方便、搞变通。四是明确职责分工。理顺和明确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职责和挂片分工,做到分工明确、任务具体、责任落实。
二、有一个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的学习培训办法。一是明确学习培训内容。以党的农村政策、农村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创业就业、操家理务、家庭理财、子女教育、传统美德、感恩教育等为重点内容组织开展培训。二是界定学习培训范围。培训对象主要为村(社区)“两委”全体成员、村(社区)监委会全体成员、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村(居)民小组长、农村党员、农村致富能手和致富带头人等。三是统筹学习培训时间。每村(社区)每年举办集中学习培训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天,原则上分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举办1次。县直相关单位组织开展到村(社区)的培训以及其他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同村级培训时间统筹起来,降低组织成本,增强培训效果。四是创新学习培训形式。各乡镇党委科学制定学习培训方案,以村(社区)为单位,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送戏下乡、寓教于乐等方式开展培训。乡镇党政班子成员特别是党委书记带头到村(社区)讲课,挂钩联系领导每年为挂钩村(社区)授课不少于2次。五是强化学习培训组织保障。乡镇党委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与县直有关部门协调,整合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资源等,结合实际安排好后勤保障,保证学习培训顺利有效开展。
三、有一个清洁规范、功能齐备的组织活动场所。一是有一个集中办公的便民服务室。各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在活动场所一楼实行集中办公,严禁一人一间办公室,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二是有一个简易食堂。各村(社区)开办简易食堂,并确保食堂能够正常使用。三是有一间值班宿舍。除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宿舍外,各村(社区)至少有一间宿舍,保证值班需求。四是有一间会议室。每村(社区)有一间会议室,便于召开大会和开展各类学习培训。五是有一个文体活动场所。有条件的村(社区)尽可能建一块或半块篮球场等文体活动场地,方便群众开展文体活动。
四、有一块简洁易懂、美观大方的公示栏。一是公示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简明情况。将“两委”班子成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大学生村官的姓名、照片、职务、联系电话、职责分工、联系片区等情况向群众公示。二是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利用公开公示栏积极宣传党的政策,特别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规定。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做到先宣传、再落实。公示栏做到内容更新快、群众看得懂。三是公示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将本村(社区)的各项惠民政策内容、工作程序、落实情况、具体责任人等予以公示,做到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四是严格公开公示栏管理。各村(社区)指定专人负责公示栏管理,使公示栏成为各村(社区)宣传党的政策、密切党群关系、连接党心民心的重要窗口。
五、有一套规范实用、形成常态的办公和议事制度。一是建立村(社区)“两委”集中办公制度。村(社区)“两委”班子原则上每周集中办公不少于一次(属赶集的村(社区)原则上必须在赶集天集中办公),并形成惯例。村(社区)“两委”集中办公日,乡镇挂钩联系领导原则上参加。二是建立村组干部会议制度。村(社区)每季度至少集中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村(居)民小组长召开一次例会,乡镇挂钩联系领导原则上到会指导。三是建立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党员大会制度。以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为单位,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村(社区)挂片联系干部必须到会指导。四是建立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户代表会议,村(社区)“两委”挂片联系干部必须到会指导。
六、有一套公开透明、阳光操作的党务村务管理办法。一是组织开展书面廉政承诺。县、乡纪委突出对惠民政策落实中存在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科学设置村(社区)“两委”干部廉政承诺内容,组织村(社区)干部开展书面廉政承诺。二是开展年终述职述廉。各村(社区)每年年底召开好述职述廉大会,村(社区)干部向大会作述职述廉,接受党员群众评议。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各乡镇纪委在乡村两级办公场所醒目位置设置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采取随机调研、明察暗访、入户走访、电话抽查等方式,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及典型案例。四是强化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各村(社区)的工作经费使用严格执行村财乡管制度,工作经费使用计划、使用情况及时在近期召开的“两委”集中办公会上进行研究和通报,并经乡镇挂钩联系领导审核把关后按程序报销。五是加强资产管理。各乡镇对各村(社区)的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档案柜等集体资产进行清理登记,落实管理责任人,认真做好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六是严肃纪律规定。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纪律要求,要求村(社区)干部不得利用网络、微信、微博、QQ、贴吧等媒体制作、复制、转发、传播负面信息和未经核实的信息,一经发现,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七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持有案必查、有责必究,对村(社区)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同时,视情况追究乡镇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
七、有一个乡村联动、定时定点的便民服务机制。一是完善乡镇便民服务设置。各乡镇在为民服务中心为各村设置便民服务窗口,真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列出集中便民服务的事项、办事流程、所需材料、工作电话、监督电话等服务清单,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提高知晓率。二是落实服务人员。每个集中便民服务时间,各村(社区)派出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代表村“两委”到乡镇便民服务大厅集中办公。三是限时办结。各类需经乡镇、村(社区)审批、核准、备案的事务,手续完备,材料齐全的,应即时办理。若手续不全的,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并一次性告知全部事项和所需的有关材料,待补齐手续后,尽快给予办理。须经会议研究后办理的事项,有时限要求。对不符合政策规定或因其它原因不能办理的,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四是做好日常服务工作。各村(社区)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负责做好来信来访接待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为群众提供各类咨询服务、代办各类事项,及时应对处置突发性事件,保持村(社区)办公、活动场所环境卫生整洁干净。
八、有一支扎根基层、敢于担当且有充足后备人才的基层干部队伍。一是加强教育引导。乡镇党委书记每年与村(社区)“两委”干部谈心谈话原则上不少于1次,引导村组干部提高对自身待遇、组织关心和群众信任的思想认识,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为民办事上。二是加强队伍整顿。对精神懈怠、办事不公、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的;工作能力弱、业务水平差、不善统筹的;工作进展慢、上级组织和群众不满意的;影响团结、不服从安排、完不成任务的;联系片区矛盾纠纷易发多发、调处不及时,出现反复越级上访或缠访闹访的村(社区)干部,采取批评教育、调整分工、劝退、停发补贴、组织罢免等方式进行整顿。三是加强培养选拔。加大“双培双带”力度,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退伍军人中选拔培养村(社区)干部。同时,注重加强村级干部后备库建设。四是选派好第一书记。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敢于担当、作风扎实、热爱农村工作的党员干部到村(社区)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帮助村(社区)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
九、有一套科学严谨、务实管用的考核考评机制。一是建立县级考核评价机制。紧扣“基层党建十条”,突出村级党组织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为民办事等工作重点,制定科学具体的考核办法,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二是建立乡镇考核评价机制。各乡镇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对村(社区)的考核办法。同时,把挂村(社区)干部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建立村(社区)考核评价机制。各村(社区)建立对“两委”班子成员、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村(居)民小组长具体到人的考核奖惩办法,年终统一进行考核。四是建立随机督查机制。县委组织部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随机督查,并形成督查情况定期通报机制。五要建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评选表彰机制。建立“永善好人”评选表彰机制,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各村(社区)以文明村、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善行义举榜,每年定期开展“永善好人”评选表彰活动,营造环境优美、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社会和谐、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
十、有一套责任明确、措施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党委专职副书记、组织委员(干事)、挂钩联系领导是具体责任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直接责任人,要求乡镇党委要加强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组织领导,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切实加强指导。各乡镇进一步明确挂钩联系领导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责任,定期到挂钩联系点开展调研、检查指导、解决问题。充分听取挂钩联系领导在村(社区)干部考核等次评定、干部调整任用、评先选优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三是加大帮扶支持力度。县直挂钩部门切实把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建设作为挂钩帮扶的一项重要任务,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推动村(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四是落实述职制度。乡镇党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围绕上述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扎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在每年乡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上作为主要内容进行逐项述职。五是严格责任追究。对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落实不力、效果不佳的相关责任人,严肃进行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并责令限期整改,必要时进行组织处理。
一、有一个清晰具体、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一是理清发展思路。各村(社区)制定好村(社区)本届班子任期及年度工作思路、发展目标及措施办法,并在醒目位置予以公开。二是改进工作方法。村(社区)“两委”坚持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引导村(居)民管理本村(社区)事务,力求通过“一事一议”加强土地流转、组建合作社、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引进龙头企业和组织实施好本村交通、水利、电力、民居环境改善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新成效。三是严格工作程序。各村(社区)在落实党的惠农惠民政策等工作中,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有关工作程序不图方便、搞变通。四是明确职责分工。理顺和明确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职责和挂片分工,做到分工明确、任务具体、责任落实。
二、有一个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的学习培训办法。一是明确学习培训内容。以党的农村政策、农村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创业就业、操家理务、家庭理财、子女教育、传统美德、感恩教育等为重点内容组织开展培训。二是界定学习培训范围。培训对象主要为村(社区)“两委”全体成员、村(社区)监委会全体成员、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村(居)民小组长、农村党员、农村致富能手和致富带头人等。三是统筹学习培训时间。每村(社区)每年举办集中学习培训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天,原则上分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举办1次。县直相关单位组织开展到村(社区)的培训以及其他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同村级培训时间统筹起来,降低组织成本,增强培训效果。四是创新学习培训形式。各乡镇党委科学制定学习培训方案,以村(社区)为单位,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送戏下乡、寓教于乐等方式开展培训。乡镇党政班子成员特别是党委书记带头到村(社区)讲课,挂钩联系领导每年为挂钩村(社区)授课不少于2次。五是强化学习培训组织保障。乡镇党委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与县直有关部门协调,整合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资源等,结合实际安排好后勤保障,保证学习培训顺利有效开展。
三、有一个清洁规范、功能齐备的组织活动场所。一是有一个集中办公的便民服务室。各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在活动场所一楼实行集中办公,严禁一人一间办公室,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二是有一个简易食堂。各村(社区)开办简易食堂,并确保食堂能够正常使用。三是有一间值班宿舍。除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宿舍外,各村(社区)至少有一间宿舍,保证值班需求。四是有一间会议室。每村(社区)有一间会议室,便于召开大会和开展各类学习培训。五是有一个文体活动场所。有条件的村(社区)尽可能建一块或半块篮球场等文体活动场地,方便群众开展文体活动。
四、有一块简洁易懂、美观大方的公示栏。一是公示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简明情况。将“两委”班子成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大学生村官的姓名、照片、职务、联系电话、职责分工、联系片区等情况向群众公示。二是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利用公开公示栏积极宣传党的政策,特别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规定。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做到先宣传、再落实。公示栏做到内容更新快、群众看得懂。三是公示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将本村(社区)的各项惠民政策内容、工作程序、落实情况、具体责任人等予以公示,做到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四是严格公开公示栏管理。各村(社区)指定专人负责公示栏管理,使公示栏成为各村(社区)宣传党的政策、密切党群关系、连接党心民心的重要窗口。
五、有一套规范实用、形成常态的办公和议事制度。一是建立村(社区)“两委”集中办公制度。村(社区)“两委”班子原则上每周集中办公不少于一次(属赶集的村(社区)原则上必须在赶集天集中办公),并形成惯例。村(社区)“两委”集中办公日,乡镇挂钩联系领导原则上参加。二是建立村组干部会议制度。村(社区)每季度至少集中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村(居)民小组长召开一次例会,乡镇挂钩联系领导原则上到会指导。三是建立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党员大会制度。以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为单位,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村(社区)挂片联系干部必须到会指导。四是建立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户代表会议,村(社区)“两委”挂片联系干部必须到会指导。
六、有一套公开透明、阳光操作的党务村务管理办法。一是组织开展书面廉政承诺。县、乡纪委突出对惠民政策落实中存在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科学设置村(社区)“两委”干部廉政承诺内容,组织村(社区)干部开展书面廉政承诺。二是开展年终述职述廉。各村(社区)每年年底召开好述职述廉大会,村(社区)干部向大会作述职述廉,接受党员群众评议。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各乡镇纪委在乡村两级办公场所醒目位置设置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采取随机调研、明察暗访、入户走访、电话抽查等方式,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及典型案例。四是强化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各村(社区)的工作经费使用严格执行村财乡管制度,工作经费使用计划、使用情况及时在近期召开的“两委”集中办公会上进行研究和通报,并经乡镇挂钩联系领导审核把关后按程序报销。五是加强资产管理。各乡镇对各村(社区)的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档案柜等集体资产进行清理登记,落实管理责任人,认真做好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六是严肃纪律规定。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纪律要求,要求村(社区)干部不得利用网络、微信、微博、QQ、贴吧等媒体制作、复制、转发、传播负面信息和未经核实的信息,一经发现,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七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持有案必查、有责必究,对村(社区)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同时,视情况追究乡镇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
七、有一个乡村联动、定时定点的便民服务机制。一是完善乡镇便民服务设置。各乡镇在为民服务中心为各村设置便民服务窗口,真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列出集中便民服务的事项、办事流程、所需材料、工作电话、监督电话等服务清单,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提高知晓率。二是落实服务人员。每个集中便民服务时间,各村(社区)派出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代表村“两委”到乡镇便民服务大厅集中办公。三是限时办结。各类需经乡镇、村(社区)审批、核准、备案的事务,手续完备,材料齐全的,应即时办理。若手续不全的,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并一次性告知全部事项和所需的有关材料,待补齐手续后,尽快给予办理。须经会议研究后办理的事项,有时限要求。对不符合政策规定或因其它原因不能办理的,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四是做好日常服务工作。各村(社区)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负责做好来信来访接待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为群众提供各类咨询服务、代办各类事项,及时应对处置突发性事件,保持村(社区)办公、活动场所环境卫生整洁干净。
八、有一支扎根基层、敢于担当且有充足后备人才的基层干部队伍。一是加强教育引导。乡镇党委书记每年与村(社区)“两委”干部谈心谈话原则上不少于1次,引导村组干部提高对自身待遇、组织关心和群众信任的思想认识,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为民办事上。二是加强队伍整顿。对精神懈怠、办事不公、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的;工作能力弱、业务水平差、不善统筹的;工作进展慢、上级组织和群众不满意的;影响团结、不服从安排、完不成任务的;联系片区矛盾纠纷易发多发、调处不及时,出现反复越级上访或缠访闹访的村(社区)干部,采取批评教育、调整分工、劝退、停发补贴、组织罢免等方式进行整顿。三是加强培养选拔。加大“双培双带”力度,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退伍军人中选拔培养村(社区)干部。同时,注重加强村级干部后备库建设。四是选派好第一书记。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敢于担当、作风扎实、热爱农村工作的党员干部到村(社区)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帮助村(社区)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
九、有一套科学严谨、务实管用的考核考评机制。一是建立县级考核评价机制。紧扣“基层党建十条”,突出村级党组织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为民办事等工作重点,制定科学具体的考核办法,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二是建立乡镇考核评价机制。各乡镇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对村(社区)的考核办法。同时,把挂村(社区)干部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建立村(社区)考核评价机制。各村(社区)建立对“两委”班子成员、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村(居)民小组长具体到人的考核奖惩办法,年终统一进行考核。四是建立随机督查机制。县委组织部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随机督查,并形成督查情况定期通报机制。五要建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评选表彰机制。建立“永善好人”评选表彰机制,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各村(社区)以文明村、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善行义举榜,每年定期开展“永善好人”评选表彰活动,营造环境优美、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社会和谐、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
十、有一套责任明确、措施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党委专职副书记、组织委员(干事)、挂钩联系领导是具体责任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直接责任人,要求乡镇党委要加强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组织领导,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切实加强指导。各乡镇进一步明确挂钩联系领导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责任,定期到挂钩联系点开展调研、检查指导、解决问题。充分听取挂钩联系领导在村(社区)干部考核等次评定、干部调整任用、评先选优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三是加大帮扶支持力度。县直挂钩部门切实把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建设作为挂钩帮扶的一项重要任务,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推动村(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四是落实述职制度。乡镇党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围绕上述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扎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在每年乡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上作为主要内容进行逐项述职。五是严格责任追究。对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落实不力、效果不佳的相关责任人,严肃进行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并责令限期整改,必要时进行组织处理。
责任编辑:谢洪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