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善县奏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部曲”
作者:黄 桦 发布时间:2012-05-16 09:43:40 点击率:59
永善县地处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前沿阵地,承担着搬迁3万多移民、迁建6个集镇、还建2条公路的重点任务。“四群”教育活动开展以来,该县按照“阵地向基层倾斜,内容向基层延伸,成效向基层辐射”的思路,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从发现和解决最盼、最难、最怨问题入手,组织8000余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进一步增强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奏响了实打实走访、面对面沟通、心贴心服务“三部曲”。
实打实走访,架起亲民“连心桥”。该县创新基层走访形式,通过记录民情、发放民情联系卡、建立群众档案,在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一是记好民情日记。精心设计制作《民情日记本》,确保党员干部人手一册,主要记录在进村入户走访中看到、听到群众的所需、所愿、所盼,根据不同的诉求分别归类、做好台账,掌握群众的动态情况,畅通村情民意诉求渠道。同时,贯彻落实“信息反馈制”,建立群众诉求“当日受理,三天内反馈,一周内办结”制度,实行“销号”管理,使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二是发放民情联系卡。将县四班子领导、乡(镇)和县直挂钩部门干部职务、分管工作、联系电话号码、温馨提示等内容印制在民情联系卡上,免费发放到村组干部和村民手中,告知群众有什么困难,只要拨一个电话,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帮助。一张小小的“民情联系卡”不仅畅通了干群联系渠道,而且为群众减少了大小事来回跑的麻烦,使各项服务工作更加贴近群众。 三是建立“群众档案”。通过深入农户调查走访、听取村干部介绍了解民情等方式,突出家庭人口、劳动力、房屋情况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等基本信息,收集民情档案信息,依照“一户一档、分类管理、及时更新、便于运用”的原则建立纸质民情档案。同时,将民情信息录入微机,将民情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建立电子档案,定期进行更新,当查询乡、村、户和家庭成员基本情况时,实现“鼠标一点,民情尽显”的“一键通”效果,形成了有闻必录、有问必答、有难必帮的工作氛围。今年以来,走访群众90000多人次,发放民情联系卡24461张。
面对面沟通,开启惠民“直通车”。该县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坚决执行“不准乡村干部陪同”等纪律要求,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断增进对群众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一是吃透政情,提升执行力。根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严格按照调研谋思路、扎根一线化难题和住村联户要求,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联系乡镇,住村入户倾听民声,对集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援建移民、基层党建、产业培植等重点工作进行现场调研、现场办公,做到带着感情下去,汇集民智上来,形成“民情手记”,用优秀调研成果推动实践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二是熟悉民情,提升感召力。全县下派248名新农村指导员和8000余名县乡村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五访五问”(即:访小康户、专业户,问致富经验;访离任村干部,问发展良策;访上访户、意见户,问事情原委;访困难户、低保户,问衣食冷暖;访生病致贫户,问需献策)活动,真心实意帮助村组、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三是真抓实干,提升凝聚力。积极组织98个县直部门(单位)纷纷走出机关,以扶贫帮困、解决群众困等为重点,深入扶贫联系扎实开展工作,通过“一帮一”、“多帮一”等形式,与困难群众结成“亲戚”,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县环保局在选派4名干部职工长期驻村调研的基础上,及时组织人员深入挂钩扶贫点务基乡白胜村开展“四群”教育暨扶贫慰问活动,看望慰问贫困户和贫困党员,详细询问他们生产生活情况,并对27户“穷亲戚”进行帮扶慰问,送去物资81件价值10000余元。截至4月底,全县共办理实事1200余件,投入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
心贴心服务,种下为民“常青树”。该县坚持群众观点、群众立场和群众路线,不断健全和完善群众工作机制,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努力将构建群众诉求平台作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直通车”、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服务台”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终点站”。一是当好换位思想的“倾听者”。把倾听百姓呼声作为调研走访的主要工作之一,在换位思考中产生思想共鸣、感知群众冷暖、竭力为民解忧。团结乡在7个村推行每月1日、15日两次“村民说事”制度,让群众向乡村干部现场反映问题和诉求,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二是当好促膝沟通的“释疑人”。针对少数移民对政策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出现了大规模上访、群访、缠访等现象,专设群众信访联合接待服务大厅,下设“两站”移民接待、涉法涉诉接待、土地林权征地拆迁接待、文教卫生计生环境保护接待、县级领导干部接访5个窗口,通过宣传解读有关法律法规、上级文件规定或介绍本地实情等,推心置腹地给予解释,真正做到问题不掩盖、矛盾不回避、责任不推脱,最大限度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当好援建移民的“生力军”。按照“零距离深入基层、零距离帮扶群众、零距离排解矛盾”的要求,从县直机关下派61名干部到移民村(社区)挂职,协助开展工作;县直部门组建38支移民工作帮迁队,带头落实包搬迁、包发展、包稳定的“三包”服务责任制,实行捆绑“一根绳”、责任“一条线”、服务“一条龙”的整体联动工作格局;县乡(镇)整合应急民兵、大学生村官、教师、省市县乡(镇)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力量,组建30余支民兵突击队,移民乡镇组建9支党员先锋帮扶队、青年先锋队和移民亲属工作队,以“宁可苦自己,决不误移民”的精神风范,沉到一线调解矛盾纠纷,合力推进援建移民工作,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共接待信访群众3000余人(次),化解各类重大矛盾纠纷200余件。如今,该县上下呈现出一派“干群携手抓发展、城乡联动促和谐”的喜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