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阵地就是病人——记首批“白州名医”代汝芬
作者:杨若兰 发布时间:2015/12/30 9:02:26
代汝芬将手放在病人额上,认真感受着病人的体温变化。
她带领全科室人员建立了科室RICU;她率领科室人员积极开展医技新技术、新业务拓展。她两次获得云南省卫生厅表彰。她是云南省医师学会呼吸病分会常委,也是云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团队的领头人。她就是大理州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今年50岁的代汝芬。
业务创新发展领头人
下午3点,根据预约采访的时间记者来到州医院11号楼五楼呼吸科主任办公室,只见房门紧锁。旁边的护士告诉我们:“代医生正在RICU抢救病人,请你们等一下。”
两米开外,就是呼吸科的RICU重症监护室,此刻里面正进行着紧张的生死营救。
在2014年10月以前,呼吸科的危重病人只能到州医院的中心ICU进行抢救,把病人运过去势必会耽搁一些时间。
“我们科的病人呼吸衰竭了,我们科室都抢救不了,怎么能提高医疗技术,怎么能算一个完整的呼吸科?”因此,在代汝芬当上呼吸科主任后的第二年就开始筹建呼吸科RICU室。在医院大力支持下,经过病房改建、医生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去年10月,呼吸科RICU重症监护室正式成立。现在该科RICU设有9张病床。
除了新建RICU重症监护室,代汝芬担任科室主任的5年来,呼吸科从一个病区扩展为3个病区,肺通气和弥散功能、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TBLB)、内科胸腔镜技术等多项新技术、新业务不断开展……在2013年全省创建省级重点专科工作中,州医院呼吸科被评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成为了大理州医院第一个临床重点专科,也是滇西地区发展最好的呼吸内科。
对于这一项项的成就,代汝芬将其归功于呼吸科全科室团队协作的结果。代汝芬重视团队的力量,同时,作为科室主任、团队的领头人,她又时刻提醒自己要冲在最前方。
护士段鹤珍与代汝芬一起共事20多年。她说:“科室里有什么事,主任都是随叫随到。有时忙起来,她中午就不回去,买个馒头就是一顿。”
医技学习进步带头人
身为主任,代汝芬对同事们负责、担当,在医疗工作中,她有着严格的要求。因为她要求严格,科室里还给她取了个外号叫“黄世仁”。
在呼吸科每隔两周的周四会举行一次业务学习,大家进行学术交流、讨论疑难病例等。对于规培、轮转、实习等来学习的医生,代汝芬还会不定时地为他们组织考试。科室里还成立了微信群,但凡哪个医生遇到棘手的病例或疑问,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问题。
科室重视外出“取经”。近两年,呼吸科派出医生5人、护士7人分别到北京朝阳医院、广州呼吸病研究所、华西医科大学进修学习,大大提高了诊疗水平。她要求,外出学习医护人员必须写论文,回来还要给大家上课。
代汝芬的严格,对年轻的医生们却受益匪浅。年轻医生赵红斌是去年11月才来到呼吸科RICU重症监护室,代汝芬从采集病史、检查、开医嘱、用药等一步步带着他做,如今面对病人他已经熟练应对了。
代汝芬虽然成为州内呼吸道疾病的专家,却时刻不忘学习。段鹤珍告诉记者,代汝芬平时下班后就喜欢看书学习。
采访中,记者问及作为科室的主任、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她如何面对名誉与压力时,代汝芬笑着说,作为一名医生,阵地就是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