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育桃李——记大理州优秀教师董丽芹
作者:博 基 发布时间:2016/3/7 10:38:03
2015年9月,董丽芹老师被评为大理州优秀教师的消息传来,在巍山庙街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庙街当地,只要一提起董丽芹老师,她甘为人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会赢得师生、家长、领导的啧啧赞赏。
1997年毕业于大理师范普师专业的董丽芹,曾任教于弥渡县寅街镇巧邑小学、寅街二中等学校。2009年9月,调入了巍山县庙街镇添泽小学中八东分校。现在是巍山县庙街镇新云小学的一名乡村教师。然而作为普通而平凡的一名乡村教师,董丽芹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践行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人师准则。不管在何地何校,面对着不同的工作环境,她都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竭尽全力干好教书育人之职责,积极承担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多年来,因工作优秀,她曾连续几届被评为了巍山县庙街镇“十佳教师”称号,曾多次荣获县级学科教学优秀奖、县级优秀班主任光荣称号、多次获得巍山县语文、数学教学实绩第一名。
董丽芹认为一个人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无闻的付出,才是一个人最高价值的体现。从教多年,她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她坚持钻研教材、钻研课标,坚持做到有效的课前备课。在课堂教学上,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了“教师一讲包天下”的做法,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自主探索、合作研究获得各种知识,做到教师只作学生的引导者、启发者。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获得印象深而牢固的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董丽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类施教。每接手一个新班级,她会根据学生的接受知识速度,注重对优生的辅导和学困生的转化。如在布置作业时,她实行分层分类布置,对于优秀生来讲,除了要完成一般的基础题外,还要适当增加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索意义的题目;中等生的作业比优秀生次之,并经常鼓励中等生选择与优秀生做一样的题目;而对学困生而言,仅仅只要求他们会做基础题即可,但其题量要适当增多。学生遇到难题或不理解的知识点,她经常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学生耐心细致的讲解,直到明白为止。她教过的学生都喜欢上她的课,敬重她,班里从没有一个学生流失过。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一个合格的教师只有懂得热爱学生,才能让学生在爱的摇篮里快乐地成长和学习。在工作中,董丽芹注重营造爱的氛围,注重贯穿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让学生在幼小的心里埋下一颗颗善良的种子。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课堂之外,她都是学生心中最美丽的女神。只要是学生做得好的,她会常给学生恰到好处的表情、眼神或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使师生之间形成了真诚的、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
新云小学是一所半寄宿制学校,班里的学生留守儿童、住校生占的比重大,教育教学管理难度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董丽芹总是给予留守儿童力所能及的帮助与关心,将爱化作一股暖流,送到每个留守儿童的心坎上,她用爱心守护着学生们的童年时光,让他们安心学习。比如她所任教的班里有个住校男生,因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生活。她便给予了该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天冷了,董丽芹嘱咐这名学生添加衣服;头发脏了,告诉她该洗头了;生病了,嘱咐学生要吃药;这名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她就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细致做好功课的辅导……不仅如此,董丽芹还经常默默地帮助班里许多有家庭经济困难的住校生,给他们购买学习资料、学习用品,让他们感到了班集体的温暖。
董丽芹就是这样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爱心,将全部精力倾注到了教书育人之事业上。她付出了汗水,包含了辛酸苦辣,她愿“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