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难题 勇担当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字云飞 发布时间:2018/12/22 9:31:5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教育的发展事关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永平县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切实担负起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责任,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努力建好每一所学校,努力教好每一位学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17年12月,永平县以95分的高分通过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
严要求,抓党建,把好教育“方向盘”
紧紧围绕学校党建工作目标,坚持抓根本、管长远,建立健全学校党组织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是注重加强党的建设。设立中共永平县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规范设置党总支部9个、党支部86个,为党员空白学校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做到党组织和党员全覆盖。二是注重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规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三是注重把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始终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中央、省、州教育工作相关政策和要求,做到执行政策不偏离、落实政策不打折,对教师课堂教案进行严格把关,对课堂教学加强监管,不允许出现违背中央、省、州精神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牢牢把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四是注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集体廉政谈话制度,做到班子成员必谈,党员必谈,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党员领导干部承诺书》,压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认真履行好“一岗双责”。五是注重强化纪律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相关要求,加强师风建设,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努力构建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重投入,抓保障,构建教育“优环境”
永平县用穷财政办起大教育,确保教育优先发展,逐步实现最好、最安全的房子是学校,最漂亮的地方是校园的目标。一是完善机制,加大投入,改善教育发展“硬环境”。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教育经费预算,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安排教育拨款,新增财力优先倾斜保障教育支出。2016年以来,全县筹资6.67亿元实施“均衡发展基础建设工程”和“均衡发展设备采购项目”,顺利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二是落实待遇,强化培训,增强教育发展“软实力”。足额配备教师队伍。县编委在编制全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时按“满足需要,适当富余”的原则,优先满足教育。落实政策改善教师待遇。努力实现“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要求,逐步建立教师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将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年度预算,教师工资发放逐年增长,做到按时足额发放。累计投资4400万元实施农村艰苦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共建盖周转房482套。对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进行表扬奖励,对困难和特殊教职工进行慰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将师德与教师业绩考核、职务聘任、学习深造和评优评先结合起来,不定期开展有偿家教等专项检查治理工作,深入开展“铸师魂、树形象”为主题的师德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多渠道开展师训工作。五年共有7722人次参加“国培计划”项目教师培训,5559人次参加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全员远程培训,24名中小学校长、66名教师到上海复旦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培训。组织开展了“北京——永平”校长沙龙、“沪浙苏滇三省一市”“六省一市校长论坛”和高校教师送教下乡等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宣传全国优秀班主任、白州名师马琼花,全国优秀教师丁国英先进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强基础,抓重点,细耕教育“责任田”
紧扣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实际,突出重点,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各阶段教育协调发展。一是以扩大资源覆盖面为重点,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共举”的学前教育工作机制和县、乡(镇)、村共建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5年共投入资金3700万元,建成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截至2017年底,投入资金246.1万元,实施“班改幼”2所,闲置校舍改造幼儿园8所。二是以促进均衡发展为重点,加快义务教育发展。2016年以来,全县筹资6.67亿元实施“均衡发展基础建设工程”和“均衡发展设备采购项目”,完成征地458.8亩,实施完成124个校舍单体建设和75所学校的运动场、围墙、大门等附属工程建设项目,建成篮球场88块、足球场23块、排球场30块,完成实验仪器、图书、教育信息化等设施设备采购。三是以改善学校基础条件为重点,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深化以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为重点的“四制”改革。先后对永平一中实施两轮扩建工程,对永平二中实施足球场、篮球场、校园绿化、厕所等附属工程建设,2018年8月,永平一中由二级一等晋升工作通过州复核认定。四是以创新办学模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投入资金305万元建成实训基地3个,实训工位数60个。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加强与复旦大学后勤集团、广西经济学院等合作,积极推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
强管理,抓安全,当好教育“服务器”
一是重视学校安全建设,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加强校园“三防”建设。全县57所学校配备了安保人员83名、门卫7人;92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装备摄像头1292个。全面实行责任目标管理制度,强化校园安全责任落实。成立学校安全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调配合,聘请57名法制副校长,定期不定期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培训;加强校园欺凌治理、校园周边综合防控工作,有力保障了校园安全。二是落实好各项教育惠民政策,保证每一名孩子都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关注流动人口子女。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县级财政经费保障体系,确保每一位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少年)能够顺利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流动人口子女和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关爱残疾儿童和留守儿童。推进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完善留守儿童挂包联系、帮扶制度,充分发挥学校教师、村党组织、村民小组长、扶贫挂包干部“4个”责任主体作用,及时解决留守儿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关注贫困学生。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各项惠民政策。精准落实资助政策。精准聚焦405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兜好不失学、不辍学的政策底线,做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无一人因贫辍学、因贫失学。积极筹措扶贫捐赠助学基金。2018年9月,全县发起“助力精准脱贫播撒圆梦希望”扶贫捐款助学专项行动,争取到“舜杰克明助学基金”等102万元,筹集到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各界爱心人士善款770.46万元,将切实加大助学、助教力度,为精准脱贫增添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