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滇干部为剑川脱贫出列献真情
作者:罗帮义 发布时间:2018/12/22 9:25:54
12月5日,记者来到剑川县,发现群众和干部都对支援剑川的援滇干部给予好评。“来支援我们县脱贫攻坚的援滇干部始终不忘初心,做到深入调研、切实履职,发挥自身优势为脱贫攻坚工作出力,所做工作可圈可点。”剑川县领导对支援剑川的6位援滇挂职干部充分肯定。
在采访中我们见到了来自上海浦东现任剑川县委常委、副县长的顾军。他说:“来剑川一年了,现在每天都有一种紧迫感,2019年全县要摘掉贫困帽子,需要做太多的事,而留给自己时间太少。”据介绍,顾军在剑川的挂职工作中已走出了“关键三步”。
第一步:土豆带入沪。援滇之前,顾军是浦东新区书院镇副镇长,分管农业。抵达剑川开始援滇工作后,他第一时间深入基层, 了解到一个个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剑川红”的销路便是其中之一。
“剑川红”是当地独有的土豆品种,因为富含花青素,土豆内部呈现缤纷的紫红色,所以又被称为“花心洋芋”,主要产地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东山。在“剑川红”的主要种植地白山母村,顾军看到村民家中堆满了土豆。“往年‘剑川红’每斤零售价在3至5元。大家都种土豆,却没人来收了,降到5毛钱一斤,还是卖不掉啊!堆在家里也只能喂猪,不然都要烂在屋里了。”村民很无奈。
为解决这些特色农产品的销路,顾军不但在自己的朋友圈吆喝卖土豆,还在千里之外的上海为“剑川红”找出路。他自掏腰包,购买了大批土豆,送到上海市农委、农展馆等工作人员的手中,用“剑川红”的特色和品质,敲开了上海农业展览馆的大门。
第二步:引“资”专业户。扶贫帮困,招商引资无疑是一项重要工作。而顾军却是将引“资”做到了极致,他不但引进资金,还引进资源;不但将资本引进剑川,还将剑川县的人力资源引出去。
根据沪滇“携手奔小康”工作要求,在最初的框架协议中浦东新区书院镇和航头镇帮扶剑川县弥沙乡、甸南镇各150万元。但是顾军觉得不够,于是他一次又一次与书院镇和航头镇的主要领导协商,希望能提高资助标准。最终两个镇的领导被顾军的诚意和执着打动,将帮扶资金各增加到230万元。
顾军还把老君山镇作为劳务输出的试点,协调上海宏滇人力资源公司在老君山镇开展了“春风百日行”专场招聘活动,成功转移就业20余人,现在工作稳定。
第三步:医教必守护。“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顾军忘不了今年六一儿童节时在沙溪镇华丛山小学看到的一幕,孩子们不但没有父母的陪伴,甚至每一位小朋友衣服都是破旧的。那一瞬间他的心一下子被刺痛了。他当即联系了浦东新区教育局的朋友,希望通过教育局发动浦东辖区内的各所小学为剑川县贫困山区的小学生筹集衣物。双方一拍即合,浦东新区教育局发动了20所小学为剑川贫困山区的小学生捐献冬衣,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筹集了20多吨的衣物,并送到了剑川县教育局。
除了冬衣,顾军还争取到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商会出资15万元,资助剑川县4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优秀学生每人每年3000元;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商会出资15万元,资助剑川县5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优秀学生每人每年3000元。顾军自己也出资资助挂钩户共5名学生每人每年3000元,直至他们完成学业。截至目前,通过顾军主动对接联系的受助学生,已有102名。
医疗关乎老百姓的现在。顾军多次到上海瑞金医院团委、书院镇对接,最终上海瑞金医院团委计划资助30万元为剑川建设一间村级卫生室,浦东新区书院镇出资30万元为剑川县弥沙乡东庄村建设一间村级卫生室。
顾军的事迹只是在剑川县6位援滇干部的缩影。据介绍,截至目前,在剑川县任职的挂职干部共协调帮扶项目36个,争取项目资金达62514.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