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生态 脱贫致富快
作者:大组轩 发布时间:2018/7/2 9:49:58
保护好生态 脱贫致富快
寅街镇瓦哲村党总支带领党员群众20年来坚持不懈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退耕还林,守住了绿水青山,发展了金山银山,该村凭借良好的生态成功创建了州级生态行政村,实现生态生财,走上生态脱贫之路,过上了幸福生活。
生态兴村 树立发展信心
走进瓦哲村,村寨房屋墙壁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十分醒目,绿色发展理念已然深入人心。瓦哲村是一个彝族贫困村,1998年实施退耕还林,村党总支提出“发展青山,靠山吃山”的理念,在山坡耕地上不再种植荞、麦等农作物,而改种2万亩华山松。如今,20年过去,华山松已进入成熟期,松子年产量70吨,年产值200万元,华山松成为村民的“摇钱树”。该村还种植有4000亩核桃树,核桃树现已进入初果期,核桃年产量50吨,年产值100万元。同时,瓦哲村推广家用电器、太阳能热水器,不再砍柴烧炭,减少薪柴用量,保护森林资源。如今的瓦哲村,已经形成了村在林中、房在林中的景观。
瓦哲村有3万亩山林,行走青山绿水间,峰峦叠翠,鸟语花香,让人神清气爽。瓦哲村坚持长短结合,发展绿色经济,走出了一条生态改善、农民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得到绿水青山的丰厚回报。瓦哲村党总支书记李连昌自豪地说:“瓦哲村积极造林、爱林、护林,高山常青,绿水长流,减少了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建成了生态宜居家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绿水青山涵养了水源,滋润着村民的心田,灌溉着千亩农田,也给瓦哲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
产业立村 培育致富决心
瓦哲村委会大平地村李银花在自家果园里忙着采摘大甜杏,脸上露出了笑容。2013年,她家种植8亩杏树,搞好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等,精心管理杏树,每年卖杏子收入1万元。她高兴地说:“随着杏树渐渐长大,杏子的产量逐年增加,我家的杏子收入也越来越多。”她家购买了农机、货车,经营好果园,日子过得甜甜蜜蜜。除了发展经济林,瓦哲村还发展林下经济,村民种植了100亩滇重楼,滇重楼年产值达100万元。瓦哲村委会果园村低保户李金魁依靠种植滇重楼300株,年收入1.5万元,过上了宽裕的生活。
如今,瓦哲村除了种植玉米、烤烟等常规作物,村党总支带领群众采用套种和反季种植模式发展了水晶豌豆1000亩,甜杏500余亩,年收入增加300万元,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项目建村 激发群众热心
瓦哲村委会大平地村贫困户李文松原来住在危房里,每当刮大风的时候,瓦片被风吹落下来,存在安全隐患。在脱贫过程中,他获得1.5万元补助资金,加固改造房屋,告别了危房。去年,他每年种植12亩烤烟、2亩水晶豌豆,加上儿女外出打工,家庭一年收入8万元,在2017年成功脱贫。李文松感激地说:“有了支部引领,有了党的好政策,我家才顺利脱贫致富。”瓦哲村委会果园村特困户李学文过去住在危房里,全家4人随时担心房子倒塌。后来,他家获得6万元资金,实施特困户住新房工程,建盖了舒适的新房,加快了脱贫步伐。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瓦哲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长35公里的瓦哲公路,方便群众出行。建成长6公里的三面光水沟、250个水池水窖,建成高产稳产农田3000亩,村寨面貌焕然一新,1100名彝族村民生活越来越好。2014年至2017年,瓦哲村减贫90户、278人。瓦哲村108户农户实施危房改造,住上安全、稳固的房屋。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加快了脱贫奔小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