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带头产业兴
作者:大组轩 发布时间:2018/7/6 9:52:51
党支带头产业兴
祥云县东山彝族乡干海村党总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立足百合产业优势,探索出“村党组织+协会+基地+产业发展基金+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组织发动贫困户参与百合种植,由“输血式”向“造血”转变,走出一条产业发展的脱贫致富路子。
党员示范带头创新
在广大群众还不了解,不敢尝试百合种植时,干海村以党总支部为主导,借助“三会一课”凝聚共识,最终决定先由14名支委班子成员和党小组长带头种植百合,在收到效益后,及时总结和推广党员示范户种植百合致富的成功经验。随着种植百合的群众越来越多,村党总支部顺势而为及时牵头组织成立干海村健民百合种植协会。目前,健民百合种植协会共有会员9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协会百合种植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村党总支部采取党员挂钩联系贫困户的做法,由村“两委”成员和31名党员负责挂钩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将百合发展理念、种植技术灌输给贫困群众,对种植和管理技术进行培训指导,带领群众一起种植百合,目前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做到百合种植全覆盖,种植面积达70亩,预计亩均增收2万元。
挖掘产业发展潜力
干海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资源,依托百合种植的历史传统,走出一条“党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百合产业发展路子。百合协会每年都会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和当地种植能手,对百合“种植前、种植后、成熟时”三个环节的技术要点进行培训。传授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经验,保障了成品百合的品质。目前干海村百合面积已经发展到1200亩,平均每亩可以生产百合1.2-1.5吨,扣除成本后,每亩百合可以收入1.5-2万元。以党总支部为主导,百合协会为平台,每年在百合成熟季节组织百合大赛,不仅调动了广大村民种植百合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干海百合的知名度。同时,采取县内农产品龙头企业代销、与外商签订销售合同、尝试“农村电商”等销售模式,利用邮政“邮帮帮”平台,将东山百合卖至全国各地。目前,已通过“农村电商”平台销售11300单。
提供产业发展保障
为确保建档立贫困户有种植百合所需的产业发展资金,干海村在挂包单位帮助下,设立了总规模为50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以一年一期免息放贷使用,一年期满按时回收的滚动发展模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每户5000至20000元不等的产业扶持贷款,有效解决贫困群众无发展资金难题。利用红河源黑潓江整村推进项目,补助资金72.3万元,以1000元/亩的标准补助给种植百合的农户,用于支持发展百合种植730亩。另外对有意愿大规模发展百合产业的党员农户,利用好“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让干海村的百合产业做大做强。
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干海村党总支部积极组建村级扶贫互助社和专业合作社,选举产生了扶贫互助社理事会和监事会,其中有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了扶贫互助社,每户社员每年可获得5000至10000元的贷款用于发展种养殖业。成立了祥云县海纳川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有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贫困户+合作社+企业”的方式,由政府贴息,金融部门按照每户5万元的规模发放资金给建档立卡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再将资金入股到农业龙头企业龙云公司,按照协议,每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可获得3000元的股金分红,从而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通过党组织帮助群众解决发展致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