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634”模式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
作者: 杨 媚 雷 力 发布时间:2019/2/11 9:44:48
近年来,宾川县聚焦贫中之贫、坚中之坚,通过“634”模式(即六个途径、三项管理和四项机制)发展壮大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六个途径”多元化谋发展
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流转,鼓励村集体统一经营农户自愿转让出的土地和林地林木,实现土地和林地规范化、集约化经营。
培植农业主导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全县共建立专业合作社培植产业样板自然村78个,打造扶贫产业示范点19个,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科学利用现有资源。充分挖掘荒山、荒水、荒地、荒滩等“四荒”资源潜力,采取创办集体经济实体以及发展农家乐、度假村、休闲观光农业等方式,增加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收入。
发展村级合作组织。采取“支部+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形式,全县共建立38个扶贫互助社,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服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增强村办企业活力。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林业产业发展,兴办种植养殖型、加工增值型和产品运销型等各种经济实体。
创新多种经营方式。灵活选择独资、合资、合作经营及委托、租赁、拍卖、转让、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实行资本运营,实现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项管理”规范化稳运作
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加强村级“三资”(资产、资源、资金)清理、登记、管理,建立“三资”台账。村级集体资产公开招标发包出租,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村级财务收支各项制度,严格收支审批,努力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
加强村级民主管理。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充分发挥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对财务收支活动实行民主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四项机制”制度化抓落实
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级帮扶部门把推广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实施“1135”工程作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列出发展计划,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监管,规范运行,形成工作合力,指导村级组织发展好集体经济。
项目化推进落实。县级帮扶部门帮助挂包村全面分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明确目标任务、推进措施、完成时限及责任人员,整合资源、项目帮扶、资金帮扶多措并举,以项目化方式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地抓落实,引导广大村干部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千方百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建立月报制度。实行“月报表、季分析”制度,切实强化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对账措施,不断加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督促力度。
强化督查考核。把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对乡镇党委、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及党建述职重要内容,把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情况作为县级帮扶部门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强化每季度分析研判结果的运用,视情况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督促提醒或约谈主要领导,全面从严落实工作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