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海文: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作者: 赵雪梅 杨志平 发布时间:2019/7/31 8:57:19
20年,他从茶厂的普通工人到行业内公认的技术专家、大理州农村乡土拔尖人才,到云南省农村科技辅导员;20年,他凭着一股子韧劲,带领彝乡群众,依托茶叶产业,把荒山荒坡变成了金山银山……他就是云龙县团结乡彝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云龙县鲁母核桃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政协大理州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字海文。
字海文,彝族,1974年出生于云龙县团结乡团结村。他和茶叶的“情缘”起源于1997年,那年,他跟着几个朋友到大栗树茶厂打工,当时,他的月平均工资仅100多元,而茶厂里工资最高的技术人员已经突破千元,他们不仅工资高还受到大家的尊敬。看到这些,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茶叶种植管理技术学好。从那以后,他潜心钻研、认真学习,终于熟练掌握了茶叶育苗、种植、管理技术。正是依靠这一技之长和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的他不仅拥有了自己的产业,还成为了带领群众依靠种茶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6月19日,记者见到字海文时,他正在鲁母核桃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茶叶育苗基地给工人讲解茶苗田间管理注意事项。团结村村民施有妹告诉记者,“我们一年有好几个月都在基地务工,每天80元,在家门口一年能有一笔不错的工资收入,感谢基地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就业机会。”
据字海文介绍,今年茶叶育苗基地共育有700多万株茶苗,除了给本地茶农提供茶苗外,还销往永平、福贡、楚雄、西藏等地,因茶苗质量好、成活率高,所以基地的茶苗供不应求,育苗量逐年增加。
在大栗树茶厂学到技术后,字海文萌生了返乡种茶的念头,经过认真考察后,他发现河南村鲁母组很适合种植茶叶。于是从2007年开始在鲁母组种植了300多亩茶叶,并带动100多户乡邻种植了1000多亩茶叶,因为管理到位,3年后就产生了效益。见到效益后,群众种植积极性高涨,鲁母组村民代玉德告诉记者,“在字海文的带动下,我们家于2012年种了20亩茶叶,雨水好的时候一年收入五六万元,差的时候也能收入两三万元。现在家里的新房子也盖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
为把茶叶产业做大,带动更多群众依托种茶脱贫致富。2017年,字海文注册成立了云龙县团结乡彝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茶园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带动农户18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0多户,2018年给茶农支付的鲜叶收购款达300多万元、给工人支付的工资达200多万元,实实在在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
采访中,字海文告诉记者,担任州政协委员以来,结合茶叶产业发展,他认真履行好政协委员职责,依托茶叶公司和茶叶育苗基地,带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为贫困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一年支付务工工资达400多万元,既绿了荒山荒坡,又富了群众“口袋”。下一步,他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不断激发群众积极性、提高群众技术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让茶苗基地和茶叶产业发展得更好,真正把彝乡的荒山荒坡变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