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风景美 又要环境优
作者:吴剑熔 段涤瑕 发布时间:2019/8/3 9:47:41
错落的彝族民居,质朴的乡村风情,可品绿色生态美食,可观美妙绝伦风景……近年来,剑川县羊岑乡杨家村大佛殿自然村成为县内外知名的旅游热点,这也是剑川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工作以来所显现的成效。
该县从2016年10月开始启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以来,全县从城镇到乡村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环境更美了,风景更优了。
县城建设围绕创建“白族原乡·千年古镇”的思路,紧扣剑川古城历史文化底蕴、名人故居、非物质文化遗产、明清古建筑、重点文物保护、院落文化和诚信敦厚的古朴民风,通过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旧建筑修复保护,园林庭院创建等一系列措施,弘扬院落文化、创建“最美县城”,切实提升县城品位,提升生态人居品质,推动美丽县城建设从“点”到“线”向“面”发展。在开展“四治”“三改”增绿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传统风貌保护的要求,实施居民危旧房屋改造,2013年以来共实施危旧房屋改造3161户;将古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入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共实施古城巷道改造24条,正在有序实施22条;利用棚改政策实施古城沿街立面保护,确保西门街、西门外街、文照街、早街、南门街等古城核心保护区内建筑立面的协调统一,逐步完善院落外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民居客栈,开展“园林庭院”创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建美建优县城。
乡村建设围绕《剑川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划分旅游特色型、美丽宜居型、提升改善型、自然山水型、基本整洁型5种类型村庄,分步分类推进实施。到2020年,将基本解决村庄私搭乱建和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实现“有新房有新村有新貌”,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卫生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形成。2018年5月至12月,共整治“两违”建筑面积104188平方米,恢复违法占地面积116268平方米,其中拆除99568平方米;整治彩钢房(棚)53352平方米,建立农村土地专管员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建房管理机制;结合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深入实施农村“七改”(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促进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发展。继续深化2014年以来开展的“三清洁”工作,完善“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乡镇清运、县处理”五级联动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