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的白衣天使
作者:毕正兴 发布时间:2020/2/14 11:29:17
洱源县凤羽镇庄上村地处山区,是远近闻名的“外出务工之乡”,春节前从外地务工返乡人员达640余人。从1月25日开始,庄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尹立厚穿行在乡间小道、农舍院落,对返乡人员摸排、入户监测体温、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和重点地域消杀,一项项工作任务落到她的肩上。
“今天咋样,有没有什么反应?”尹立厚一进屋就询问杨永昌的身体情况。“没什么反应,都挺好。”杨永昌边回答边测温。“体温35.8℃,正常体温。”测完体温,尹立厚还不忘嘱咐杨永昌和孩子别出门,要勤洗手、多通风、多喝水。“不出门,新闻里都说了,村上和你们也天天说,我肯定在家不出门,不增加大家的负担。” 杨永昌说。
尹立厚平日里主要为当地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的工作又多了一项——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及卫生院工作人员,对返乡人员进行检测,了解他们是否发热,有无咳嗽等不适症状,并指导村民对场所进行消毒、杀菌等工作,提醒广大村民要注意个人卫生,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支持政府的工作。
“从大年初一至今,每天要上门两次为从武汉及周边疫区返乡群众测量体温、宣讲相关政策、进行心理疏导。”尹立厚说。
尹立厚是一名有着12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今年是她从事乡村医生的第16个年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她已经连续22天坚守在工作岗位。
除了随访排查,村民的心理问题也是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关心的大事儿。“我们村里有位从上海回乡的村民,总是觉得自己患病,我们每天都会与他沟通,一方面了解他的身体状况,一方面开导他正确看待疫情。”尹立厚说。
村民杨某从上海返乡后,回来当天就感觉自己身体不适,每天都要到卫生室检查,虽然并无异常征兆,但回家后他总觉得自己身体不舒服。卫生室的人员每天都会与他沟通,了解他的身体状况。经过多次检查,杨某的身体一直很正常,并没有患病情况。经尹立厚耐心细致地与他沟通,宣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定时监测身体,缓解了杨某的焦虑。目前,这位村民情况良好。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有,她除了为被随访者每天测体温2次,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教、环境消毒外,还当起了居民和外界的联系员和心理辅导员,主动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给了隔离的居民,当居民感到不适,可以随时联系。在居家隔离期的居民有些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基础疾病的,有肠胃不舒服的,她都会第一时间了解他们的情况,送药上门,给予居民们最细心的照顾。
“目前所有人无异常,这是我感到最欣慰的”。尹立厚平静地说到。
庄上村是凤羽镇唯一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一环,尹立厚和同事们长年累月奔走在山区小道、田野沟壑间,认真履行签约医生职责,为山区群众送医送药,及时诊断病情、宣传疾病预防,努力提高群众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尽量做到少生病,防大病,最大程度减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发生。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村民对自身的身体健康日益关注,可是疫情发生后,由于响应“不串门、不聚集、少出门”的号召,一些村民即使有头疼脑热的也生怕被感染疫情,能不出来就不出来,自己在家休养。看到这一情况后,尹立厚就和卫生室的同事们商量,主动进村入户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只要接到村民的电话,不管多忙多远都会赶过去。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到村到户主动上门开展医疗服务,尽量减少群众的看病出行,避免了群众在出行中的接触,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尹立厚说。
作为一名女医生,工作比男医生更辛苦。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女儿上高中,家里还有年近七旬的父母需要照顾,但是习惯了在庄上村为淳朴的村民服务,她每天要从十五公里外的家里出发,早出晚归地忙碌在庄上村的疾病预防一线。“农村本来就缺医少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家庭,抛弃最需要自己的群众。”尹立厚说。
然而,对于家庭,她却觉得自己有许多亏欠。“对孩子,最大的感觉是亏欠,她爸爸常年在外地上班,女儿从小学开始到现在读高一,我都很少陪伴她,脱贫攻坚以后,我就索性把她托付给在外地的妹妹代为照顾,这样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了。”
已是高中生的女儿很是懂事,知道这段时间疫情防控工作很繁忙,就每天晚上给妈妈打一个电话嘘寒问暖,这让尹立厚心里多了一分慰藉。正值寒假的女儿好几次在电话里都要求回来跟妈妈团聚,但是一次次被她拒绝。“这段时间疫情防控任务很重,女儿回来我也没有时间陪她,我就不让她回来了,等疫情过了我再去看她。”尹立厚眼含泪花地说。
和尹立厚一样,洱源县的314名乡村医生都是这场新冠肺炎阻击战中的战士,他们身处联防联控最末端,在农村基层一线守护村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同基层干部一道组成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筑牢了疫情联防联控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