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统领双柏“三农”工作
作者: 发布时间:2018/6/4 16:08:31 点击率: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过去5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的形成脉络、理论精髓和核心要义,并深入贯彻到做好“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中。
——要深刻领会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的内涵要求,不断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这为我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根本依靠,为“三农”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我们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领导力,不断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抓好“基层党建巩固年”,建强农村基层堡垒,提高基层党员的“双带”能力。做到发展规划由基层党组织领导、新型农民培育由基层党组织负责、脱贫攻坚由基层党组织推动、产业发展由基层党组织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由基层党组织牵头,形成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务实高效的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
——要深刻领会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的内涵要求,集中资源力量支持和保障“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双柏作为集山区、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农业县,“三农”始终是全县发展全局中最薄弱的环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大头”,重点都在“三农”。我们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首先要补“三农”短板,这就需要我们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牢固树立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广泛凝聚各方力量,集中资源力量支持和保障“三农”工作,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在双柏,所有的工作都是农村工作,要打造“彝州开放南大门、绿色经济示范县、生态文明先行区、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展示区”,就要把工作重心放在“三农”工作上,把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中,把干部培养放在“三农”第一线,把资源逐步集中到“三农”各领域,在县域发展中强化“三农”,在督查考核中突出“三农”工作。
——要深刻领会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研判“三农”发展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反映和顺应了我国农业发展的阶段变化和内在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调整优化农业要素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区域结构和主体结构,着力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构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把农业龙头企业培强做大,把企业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严密地联结起来。要抓好“三品一标”的创建工作,实现农产品品牌化优质化。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要深刻领会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内涵要求,保护好耕地这个“三农”工作的命根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驾驭全局的战略视野。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从经济上看,更要从战略上、政治上看粮食问题,积极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始终守住“红线”、保住“底线”,保护好耕地这个“三农”发展命根子,不断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科学规划粮经作面积,保证粮食供给有余,经作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要深刻领会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的内涵要求,加快构建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要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切实增强深化农村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把改革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动力,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制约,全面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让“三农”工作更具活力、更有成效。要抓实为民服务中心各项服务工作,做好为民代办点的每一件代办事项,提高服务质量,减少群众跑腿。
——要深刻领会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求,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生态宜居的美好环境,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绿水青山的自然回归。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一方面农业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垃圾成堆、河流污染、过度养殖、过度放牧等现象不容忽视。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人们对优美环境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市场潜力巨大。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绿色是双柏的底色,生态是双柏的优势,要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主题,打造“养生福地、生态双柏”品牌。
——要深刻领会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的内涵要求,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明确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我们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要深刻领会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内涵要求,走符合双柏实际的乡村振兴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这就要求我们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走出一条符合双柏实际、体现双柏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要围绕“1+4+3+75”的乡镇村布局,做精县城、做特集镇、做美乡村。要持续开展“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七改三清”工作,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抓死“水十条”“土十条”,保持双柏天蓝地绿水清气洁的良好生态环境。
——要深刻领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内涵要求,谱写新时代双柏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在今年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七个方面的重大部署: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这“七条道路”,为我们描绘了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牢牢把握的方针原则,必须坚持好、落实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沿着正确方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打造彩公路、双新公路、绿汁江公路沿线民宿经济带,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旅游文化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四大产业作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纽带,开创双柏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