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突出“四化”激发乡镇党校活力
作者: 发布时间:2019/8/19 10:05:38 点击率:0
双柏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农村基层党员接受教育培训难的难题,突出规范化、多元化、精准化、常态化,抓好抓实8个乡镇党校建设管理使用,切实发挥主阵地作用,激发乡镇党校活力,让广大农村党员持续进党校受教育忆初心强党性显实效。
规范化建阵地,夯实办学基础。聚焦乡镇党校功能弱化、办学条件差等问题,强化标准建设,夯实办学基础,提高教育培训档次。一是完善组织机构。把乡镇党校建设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配强乡镇党校领导班子,明确由乡镇党委书记任乡镇党校校长,组织委员任副校长,负责抓好乡镇党校日常教学管理等工作,助推党校常态化运行。二是注重资源整合。灵活利用乡镇会议室、党群服务中心、实训基地等办学资源,挂牌建成乡镇党校8个,教学场所面积达1060平方米,实现功能整合、一校多用。同时配齐远程教育设备、桌椅、电脑、数码相机等设施,整合“云岭先锋”党建书架、文化图书室建设党校书屋,增强培训阵地实用功能,确保乡镇党校办学有场地、活动有载体。三是强化经费保障。通过党费返还、整合使用其他培训经费等途径,多渠道解决乡镇党校办学经费,严格按照每人每年70元的标准保障85个村(社区)党员的教育培训经费。
多元化用才,壮大师资队伍。聚焦乡镇党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偏低难题,坚持“因地制宜、内引外援、上下结合”原则,构建由“党政领导、先进典型、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构成的乡镇党校师资体系。一是坚持领导上台。以挂包县级领导和联系部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为主要师资力量,实现“露脸”与政治理论教育双同步、自我提升与全员受教双推动;二是突出上下结合。坚持“互联互动、共建共享”,以县级师资库教师授课为辅,严格落实县委党校教师定期到乡镇党校授课制度,明确县委党校8名讲师结对联系乡镇党校,促进县级师资下沉基层,一对一帮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指导基层推动工作。三是注重内部挖掘。精心挑选思想政治素质好、实践经验丰富的站所长、党务工作者、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党员致富带头人、技术精兵、先进典型、“土专家”“田秀才”等纳入师资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在8个乡镇党校储备师资119名,大学本科以上的教师占74%,每个乡镇党校教师均达10名以上,一支术业有专攻的党校教师团队逐步形成。
精细化办班,提升办学质量。聚焦农村党员教育流于形式、党员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难题,坚持精心、精准、精细办班,满足党员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让农村党员有时间学、有兴趣学、能学好。一是精心制定教学计划。乡镇党校每年结合实际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精心安排班次设置、课程规划、培训对象、授课师资等内容,确保教育培训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二是精准设置培训课程。严格落实“党性教育比重不低于70%”的要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章作为理论学习必修课,为党员持续补“钙”打下坚实基础。在“照单下菜”的基础上,坚持培训内容本土化、精准化,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农业生产现代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等内容,因地制宜自主“配菜”,“量体裁衣”设置培训课程,确保课程“对味”。三是严格教学管理。乡镇党委建立健全了学习考核、教学评估、档案管理等制度,严肃教风学风,严格学员管理,严明培训纪律,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建立培训报批制度,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审核把关制度不断提升教育管理质量。
常态化抓培训,彰显培训实效。聚焦乡镇党校教育培训教学方式不活、主阵地作用难发挥等问题,立足“三抓”,突显办学实效。一是抓牢党性教育。坚持党校姓党,以县委党校县级培训班为示范,突出党性教育抓培训强素质,抓实学党章、唱红歌、佩戴党员徽章、重温入党誓词、集中过“政治生日”等规定动作,发挥充分乡镇党校旗帜引领作用,以培训内容的仪式感和严肃感让农村党员找到归属感和使命感,找回“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和“不到楼兰终不还”的勇气。二是抓好平台使用。充分利用“一微一网一台”(“双柏党建”微信公众、双柏先锋网、远程教育平台)、云岭先锋手机APP、“学习强国”等载体,组织党员开展学用活动,通过“微信课堂”“网络课堂”“远教课堂”拓宽学习范围、增强教育培训感染力。二是抓实能力提升。着眼提高党员的“双带”能力,坚持把113个农村党员实训基地与乡镇党校整合,实现培训师资、培训课程有效融合,把培训开展在田间地头,通过面对面课堂教学、示范实践、生产经营一体培训,有效解决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新型农民缺乏、新型技术推广困难、科技支撑不足等迫切困难。2018年以来,全县累计储备在党的理论、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专长的教师120名,集中轮训农村党员5874人(次),培养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387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