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脱贫攻坚党员示范户在行动
作者:中共洱源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6/10/24 14:58:14 点击率:0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洱源县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把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作为重要抓手,要求广大党员严格按照“四讲四有”标准,立足岗位,主动作为,示范带动脱贫致富,为脱贫攻坚树立了榜样。
产业发展的技术员
“在杨大哥的帮助指导下,我学到了不少烤烟的技术,尝到了烤烟带来的甜头。”正在烤烟的村民高兴地说,“明年我还要包5亩地,扩大烟地种植,有杨大哥的技术指导,我家的烟叶烤得越来越好,收入也在不断提高。”村民口中的杨大哥就是牛街乡福田村党员示范户杨雄茂。
每年从烟苗栽种开始,田间地头总会出现杨雄茂忙碌的身影,在忙完自家活计的同时,热心的他总会手把手地帮助其他种植户解决遇到的各种种植问题。尤其是烟叶烘烤阶段,他几乎日夜守在烤烟炉旁,时常帮助一些人手少的种植户照管烤烟炉。由于栽种烤烟多年,肯于钻研,烤烟栽种、烘烤技术都很过硬,又乐于助人,杨雄茂成了其他烤烟种植户眼里的技术员,他常说:“作为普通农村党员,大的事也帮不了别人,在生产生活中能帮别人的就多帮点。”
今年5月份,在村民小组道路硬化项目建设中,有一次由于施工方所拉运的材料质量不达标,作为村里脱贫攻坚项目实施监督组成员,杨雄茂立即向驻村工作队反映,并要求施工方更换质量达标的材料。作为一名党员,能为村里做一点事是他最大的心愿。
帮扶解困的热心人
“杨老哥,我家这20袋小麦就放你这里。”正在酿酒坊里忙得团团转的杨建标放下手里的活计,忙着上前帮忙。附近的小麦种植户大多把自家的小麦都卖给杨建标,这里不仅路近,而且他所支付的价格比市场价每斤要高出3角钱。
杨建标是凤羽镇庄上村党员示范户,2013年,在政府的帮助和鼓励下,他开办起了一个酿酒作坊,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率先实现了脱贫。杨建标在自己脱贫的同时还不忘帮助挂钩贫困户脱贫,千方百计给他们出谋划策。他的一户挂钩贫困户由于身体原因,没法干体力活,他就鼓励他购买山羊,并帮助他争取产业扶持贷款,使挂钩户的养殖规模从先前的3只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只,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另一户挂钩贫困户想要外出打工,苦于没有路费和找不到合适的活计,当杨建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借给他路费,并通过在广东打工的亲戚帮他找到了活计。
在今年实施的脱贫攻坚道路硬化项目建设中,有些村民不配合,导致道路硬化无法正常进行。作为村监督委委员,杨建标反复上门做这些群众的思想工作,他常说:“如今党的政策好,投入这么多的钱来帮我们铺桥修路,帮助我们脱贫致富,我们要是不支持、不配合,那就太不应该了。”于是,在忙完自家活路后,他总是到脱贫攻坚项目施工现场,主动做起了监督员,在监督工程质量的同时,积极做一些社会协调工作。
脱贫攻坚的好支书
张宏标是茈碧湖镇永兴村委会吉菜村的党支部书记,最近他接到最多的电话都是同村人打来询问大白豌豆的种植技术。张宏标说,去年政府为了帮助他们尽快脱贫,以“村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成立大白豌豆种植基地。
“刚开始农户不接受种大白豌豆,我就先带头种植,一年下来收入还不错,我就上门动员农户,反复做思想工作,现在村里有50多户农户在种植。” 张宏标感慨地说。正在地里忙活的村民张树兴告诉我们:“因为我家今年才种植大白豌豆,有许多细节还不懂,张书记总是随叫随到。村里只要种植大白豌豆的农户,他都去帮忙指导种植,结果耽误了他家最好的种植时间,我们都挺过意不去的。”
刚实行易地搬迁时,村里的个别老人不愿意搬迁,张宏标就反复上门做思想工作,给农户解释政府的各种扶贫政策,慢慢地,村民们的思想通了。如今,吉菜村易地搬迁点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几天就会变个样,村里的老人们看了,心里都乐开了花,都盼着早日住新房、搬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