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实意服务 真抓实干推进 用服务拉近与贫困群众的距离——洱源县聚焦精准扶贫抓实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提档升级工作的启示
作者:尹立宪 发布时间:2016/11/10 10:56:38 点击率:0
2016年,洱源县紧紧围绕脱贫摘帽这一最大政治任务,抓住完善服务平台、增强服务能力、强化服务保障三个关键点,以基层党建推进年为抓手,实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提档升级,为加快全县整体脱贫和实现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启示一:搭平台、建载体,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
“结合全县‘一园四区’经济发展规划,我们着力从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载体和延伸服务触角入手,探索实施了组织联设、队伍联管、活动联办、制度联建、保障联筹的区域化党建模式,努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网络。”洱源县委组织副部长徐必祥说。
科学合理的组织设置和组织架构,是基层党组织做好服务工作的重要依托。
洱源县积极适应基层组织新变化,采取单独组建、行业统建、区域合建、挂靠联建等灵活多样的党组织建设模式,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在私营企业、农业合作社、产业链条以及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设立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劳务输出、纠纷调处、法律维权等功能党小组320多个,组建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种植基地等党支部14个。
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的先进性,要靠实实在在的服务来体现。针对群众办事“楼上楼下跑”的现象,该县充分依托县乡村组四级便民服务中心(站、点),构建起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服务中心为后盾、村级服务站为窗口、组级服务点为基础的四级联动网络,用活101个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采取“党员帮办、干部代办”等方式,开展各类便民服务,截止今年10月底,仅通过综合服务平台就为党员群众办理了24575件便民服务事项,确保了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实现基层党组织服务向村组一级扩展前移。该县还在邓川工业园区建立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和一线职工开展党员活动、技能培训、职工维权等各种服务,提升了“两类”组织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服务好不好,监督是关键。该县还在各级服务站点统一设置了服务评价器,方便前来办事的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服务作出现场评价。各服务站点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专事专员制、限时办理制、办结评估制等制度,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目前,全县已建成县便民服务大厅1个,乡镇便民利民综合服务中心9个,村级便民服务站90个。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办件近4万件,实现了办结率100%,办件准确率100%,工作对象满意率100%。
启示二:夯基础、提素质,力争基层党组织有条件、有能力服务
牛街乡福和村,位置偏僻,有9个自然村。“班子带富能力差、产业基础差、群众观念落后”是这个村成为全县经济薄弱村的主要原因。
如何挖出观念之“穷”,彻底走出发展的“唯资源论”?由穷变富,关键在人,核心在干。2016年以来,村党总支书记杨吉昆带领全村百姓,大力发展中草药材种植业,使福和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有了产业支撑。目前,全村种植灯盏花、重楼、附子等各种中草药材的种植户达30余户,种植面积100多亩。
“群众致富干部带。我们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党建的核心,采取有力措施选好配强村党总支书记,使基层领导班子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谈到村级班子建设时,牛街乡党委书记朱灿忠说。
活动阵地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服务队伍是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主体,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两者缺一不可。
为此,洱源县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建设、加大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使基层党组织既有条件服务,更有能力服务。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工程,并把建强配齐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作为推进基层服务型党建的关键措施来抓,择优选配致富能人、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从县级机关下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使一批年富力强、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的党员充实到了村党组织班子中。
2016年村“两委”换届中,该县共择优选配进入村“两委”班子的致富能人284名、大学生村官5名,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从县级机关下派到村担任第一书记66名。
针对新发展党员质量不高的问题,该县实行发展党员全程监控。注重从致富能手、回乡青年、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确保了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优化了队伍结构,2016年全县共择优发展党员202名。健全党员能进能出的机制,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探索不合格党员的界定标准和处置办法,逐人进行了客观准确的测评和认定。劝退或除名不合格党员3名。
同时,该县还严格党内组织制度落实,实行基层党组织“一档二表三册六簿”管理台账,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帮带培养、流动接转、作用发挥等情况全面记载,实行个案化管理,实行党员积分制考评管理,对出现苗头性问题,及时谈心谈话,提醒帮助。并高度重视抓好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等制度的落实,制定下发《关于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进一步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的通知》,由常委部门党组织示范带头,逐步引导各单位形成常态化的党内组织生活制度。
启示三:强保障、重激励,激发党员主动服务、热情服务的动力
强而有力的后盾保障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打造服务型党组织的关键。洱源县立足本地实际,以“一定三有”为目标,在经费保障、激励关怀上下功夫,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热情。
洱源县建立经费保障长效机制,优先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强化村班子考核管理,制定村级班子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推行村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专项述职评议,建立村干部报酬、村办公经费逐年增长机制,目前村级班子正职待遇不低于2060元每月,副职不低于1940元每月,位居全州前列,同时为他们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免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长期担任村干部,正常卸任、离职的村干部,该县也给予一定的定期定量生活补贴,有效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同时,该县还将工作能力强、群众反映好的村干部,考核选拔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公务员,让村干部干好有发展前途。在2016年乡镇党委换届中,全县共有6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被选拔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岗位,从村干部中考录为乡镇公务员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