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多维谋划推动基层党建不断迈上新台阶
作者:施新弟 尹立宪 发布时间:2016/5/4 15:19:46 点击率:0
2015年,洱源县以全面铺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苦干实干,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一个意见三个规划”,锁定“8433”目标任务,组织召开了2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全面铺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整合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等资金项目,扎实推进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任务。结合扶贫开发“转走访、挂包帮”工作,进一步深化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持续发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县财政继续投入100万元,重点扶持10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制定《洱源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财政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切实加大对资金的监管和使用力度。全面推开强基惠农股份合作工作,累计投入“股份合作”资金15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截止2015年12月,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年收益在2万元以上的村有55个,其中,年收益在5万元以上有13个。投入180多万元,建成101个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年内累计办结为民服务事项2200多件。发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4000万元。组织68个县级部门1785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抓好机关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对口共建帮扶,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扎实抓好2016年镇乡党委和村(社区)“两委”换届准备工作,及时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确保换届工作平稳有序推进。持续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把政治强、事业心强、能力强的好党员选拔调整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及时调整不胜任不称职、群众意见大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制定《2014—2018年洱源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开展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工程,全面推进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能力培训和知识更新。加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严把党员“入口关”,严格按标准、程序、纪律发展党员,年内共发展党员211名。统筹抓好新农村驻村帮扶队员、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三支队伍”的选派、管理和考核等工作,共下派93名新农村建设指导、80名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新选聘34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为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坚持“三深入”、“四联户”等干部直接联系帮扶服务群众制度,大力推广“插甸经验”,做好机关和事业单位直接联系基层,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双联系”工作。全面推行“1+X”联系群众制度、“党员中心户长制”、云龙“干群心连心”经验,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驻村规定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无职党员轮流值班制度。深化随机调研工作,2015年,县委主要领导带头开展随机调研62次,县委组织部按季度开展随机调研4次,专项调研25次。
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阵地基础。从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三牌”、“两旗”入手,按照“八有”要求,进一步提升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水平,增强服务功能。扎实推进《2014—2016年洱源县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规划》实施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整合资源、规范建设、管用结合、以用为本”的原则,加大统筹整合资源力度,2015年共新建128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深入实施“魅力党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投入资金1100万元,扎实推进士庞村、三枚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加快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优化升级,完成22个卫星模式教育站点的转换工作。进一步健全终端接收站点“管、学、用”制度,扎实开展远程教育教学站点晋位升级工作和“双创双争”活动,结合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建设,不断加强站点软硬件建设。实行开机学习月通报制度,做好日常故障排查检修,加大站点管理员培训力度,对站点管理员进行集中轮训。
强化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建设。按照“整顿后进、鞭挞一般、提升先进”的思路,认真实施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长效机制建设。针对基层党组织排查出的困难问题,做到直面问题不回避矛盾、主动解决不敷衍了事,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从严从实抓好整顿。对重点整顿的邓川镇新州村,紧紧围绕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目标要求,从组织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着手,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实施村委会整体搬迁、村貌整治、土地整治、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等项目,着力实施了一批水、电、路等群众最期盼解决的民生问题。同时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行县委常委挂钩帮扶工作制度,从项目帮扶、资金投入、产业扶持等方面帮助基层党组织扎实抓好整顿建设工作,全县67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均已实现晋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