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清水流入洱海——洱源全面启动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
作者:张婧怡 发布时间:2017/1/19 9:11:35 点击率:0
1月17日下午,洱源县召开会议,全面启动洱海源头保护治理“七大行动”,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强力推进洱海源头保护治理工作,确保洱海源头生态环境和主要入洱海河流水质明显改善。
长抓不懈 源头保护治理责任重
据了解,近年来,洱源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洱海保护治理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全力以赴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各项工作。“十二五”期间,洱源县共实施21个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完成投资6.26亿元。2016年实施的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完成投资2.4亿元,占“十二五”总投资数的38%。建成5个集镇污水处理厂、50个村落污水处理系统、1720个农户污水处理设施、122公里雨污管网、13座畜禽粪便收集站、3座有机肥料加工厂、6座垃圾中转站和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已建和在建湿地面积达16418亩,治理主要入湖河道12.4公里,关停11个非煤矿山和55个洗砂打砂场,封堵排污口789处,查处环境违法案件99起,县内重点区域实现全面“禁白”,洱源县被列入首批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洱源县位于洱海源头,境内主要河流60%的水量都输送到洱海里,生态保护责任重大。通过实施‘七大行动’,将使洱海源头生态环境和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有效降低氮磷COD总量。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为洱海输送清水!”洱源县环保局副局长王如芳谈起洱海源头保护治理态度坚决。
上下一心 狠抓“七大行动”落实
洱源县将洱海主要入湖河道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凤羽河、弥茨河两侧各30米,茈碧湖、西湖、东湖、海西海、三岔河水库等湖泊周围50米范围以内的区域,划定为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全力实施洱海源头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加快实施流域“两违”整治行动,全面规范整治流域民房建设,加快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实现洱海源头“多规合一”一张图管控,整治流域客栈餐饮服务业;实施村镇“两污”整治行动,加快截污治污项目、污水应急处理项目建设和原有环保设施提升改造,加快垃圾清运处理常态化项目建设;实施面源污染减量行动,加快主要入湖河流两侧土地流转和生态隔离带建设,抓实畜禽禁养限养,推进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启动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加快实施洱海源头万亩湿地建设,确保2018年底洱源县湿地面积达2万亩以上,加快以西湖为重点的“一河三湖”保护开发项目建设;实施节水治水生态修复行动,实施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和新一轮“三退三还”,实施敏感区域生态修复,严格控制洱海流域矿产资源开发;加快实施截污治污工程提速行动,加快洱海流域城镇及村落污水收集处理PPP工程建设和入湖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实施流域综合执法监管行动,开展流域联合联动执法,强化流域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和项目联审联批,持续开展“禁磷”、“禁白”工作;实施全民保护源头行动,压实五级网格化管理责任,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实施宣传教育工程。(转载自2017年1月19日《大理日报》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