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行“党建+”模式助力脱贫攻坚的探索实践
作者:孙育才 发布时间:2017/8/30 15:51:17 点击率:0
当前,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西山乡作为洱源县三个脱贫攻坚重点乡镇之一,地处偏远山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因此,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能否有效发挥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西山乡党委紧紧围绕 “抓好党建促扶贫、抓实扶贫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推行“党建+”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作用,有力推动全乡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居住条件、群众增收致富等实现提升,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推进提供了保障。
建强基层党组织,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是否具有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决定脱贫攻坚成败的关键要素,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脱贫攻坚工作能否得到有效推动。西山乡党委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脱贫、增收、致富”目标,全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助推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及贫困乡出列。一是夯实基础,强化阵地建设。西山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方争取和整合资金、项目,强力推进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投资245万元建成58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室,彻底解决了农村党员和村民无活动场所的问题,为党组织作用发挥提供了载体。二是注入活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西山乡党委投资50万元建成5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基地。在每个行政村100亩泡核桃基地的基础上实施以短养长策略,发展林下中草药材种植。2016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都突破2万元以上,解决了村干部长期以来说话没人听、干事无人跟的困难和村级无钱办事的问题。
强化党员干部队伍作用,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人才支撑。“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干部”,镇村干部队伍是脱贫攻坚一线主力军,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事关脱贫攻坚工作成败。一方面,西山乡党委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严格落实科级干部包村包组、普通党员干部包户制度,并积极推行农村党员挂钩联系贫困户责任制度,由农村党员负责做好挂钩贫困户的政策宣传、社会矛盾调处、产业发展引导等工作,同时,在落实脱贫攻坚政策中,由党员贫困户带头执行,为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实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积极创新载体,延伸便民服务。各村党总支依托综合服务平台为贫困群众申请办理“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贷款”,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缺乏产业发展资金难题,积极为群众开展计生、人社等相关便民服务事项,变群众跑为干部忙网络跑,降低群众办事成本,有效破解了山区办事交通不便的难题;同时,积极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定期组织贫困群众观看核桃、药材种植和蜜蜂、黑山羊养殖等特色种养殖科教节目,有效提升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能力。
积极推行“党建+”模式,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强大动力。方法是决定一件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能否找到有效的方法,能否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是决定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作用发挥的关键所在。西山乡党委积极推行“党支部+党员+贫困户+合作社”的模式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组建养牛、羊、猪、鸡、鱼等专业合作社10家,成立专业合作社党支部3个,通过党员致富带头人牵头引领,在产业发展中,积极发挥党支部的统筹协调作用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分别带动党员125户、贫困农户382户,实现党员和贫困户就近就便打工,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为脱贫致富奠定基础。其次,积极开展党员亮身份和在贫困群众中开展“自强、诚信、感党恩”活动,重温党的历史,增强党员意识,重塑党员形象,教育引导广大贫困群众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主动作为,始终和各级党委政府同心同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抓实党员发展工作,从发展致富带头人和退役军人及大学生回乡创业青年32名积极分子中纳新预备党员10名,不断更新党员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和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洱源县西山乡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