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发挥党建优势促进脱贫攻坚
作者:施新弟 发布时间:2017/9/27 10:19:25 点击率:0
在脱贫攻坚中,洱源县结合组织部门职能,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建强基层党组织、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使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行动,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
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脱贫保证。结合镇乡村两级换届工作,配齐配强干部队伍,精准选派80名第一书记、28名大学生村官到贫困村和重点村开展扶贫工作。投入100万元扶持资金,以集体林地、集体资产盘活、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所有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脱壳增效”目标,1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益均已达到1万元以上,其中茈碧湖镇哨横村已突破10万元。整合3000多万元资金,持续加大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力度,建成104个活动场所,实现10名以上党员或200人以上人口的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全覆盖。加强乡村干部的培训教育,提高基层干部的履职能力,真正实现了扶贫与党建双推进。
把最优干部资源汇聚脱贫一线。成立以书记、县长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建县扶贫开发工作指挥部,层层压实脱贫责任,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实行包保责任制,县委常委挂钩帮扶镇乡,县处级39名领导每人挂包1至2个贫困村,省州县三级106个部门具体负责包村,2488人投入“挂包帮、转走访”。组建了由411名队员组成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队员吃住在村、工作在村,以“人在、心在、实在”、“把扶贫地当家乡、贫困户当亲人、扶贫事当家事”的扎实作风,用心用情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形成“百个部门包村,百名队员驻村,千名干部联户”的工作格局,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挂包帮”“转走访”全覆盖。
把党的力量挺立在脱贫最前沿。抓挂包帮联“结亲戚”,按照县处级领导挂5户、科级干部挂3户,科级以下干部挂2户的“532”制度,落实“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省州县各级各部门、各级干部职工共结对帮扶74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挂包帮”全覆盖。省州县挂联单位、帮扶干部认真落实帮扶责任,紧密挂钩县乡村户,联动包村、帮户,切实把帮扶措施落实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中央、省州县各级挂包帮单位共投入各类帮扶资金6246万元。“挂包帮”干部做到每月一访,积极做好贫困户的思想工作,消除贫困户的思想顾虑,帮助贫困户算好收入账,提高帮扶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实现了脱贫攻坚“转走访”工作常态化。
把“党建+脱贫攻坚”拧成“一股绳”。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工作理念,突出党组织的引领发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和帮扶单位的合力推动作用,多管齐下,精准发力,做到扶贫开发工作做到哪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实现党的建设和脱贫攻坚“无缝对接”,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托起了贫困群众的致富小康梦。通过深化“协会、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致富能人聚在产业链,产、销农民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建设,先后组建各类产业党支部14个,构建起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为支撑的“一核多元”基层组织体系。2016年“七一”纪念建党95周年之际,在全县范围内集中表彰90户党员示范户,激励全县广大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洱海保护等重点工作中主动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