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党建+”模式打出抓党建促脱贫“组合拳”
作者:杨学坤 发布时间:2020/10/31 10:03:23 点击率:0
近年来,洱源县把加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夯实“党建+”模式,坚持把引领作用发挥在一线、把战斗堡垒筑牢在一线、把最强力量汇聚在一线,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党建+产业,拓宽脱贫“致富路”。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全面推行“党组织+企业+贫困户”“党组织+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党组织+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党组织+党员示范户+贫困户”四种发展模式,通过发展种养殖特色产业、劳务输出、技能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积极引导洱宝公司党支部和品宏公司党支部等“两新”组织党组织,采用“入股分红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方式,积极帮助挂钩贫困村及贫困户脱贫致富。炼铁乡纸厂村海拔2900多米,是全县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山高坡陡,生产力低下。扶贫工作队进村以后,按照“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种植山萮菜1500亩,山萮菜种植已经成为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同时村党总支还积极引导群众种植周期短、收益稳定的中药材1400亩,依托发展山萮菜、中药材种植纸厂村不仅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产业致富之路,还建成了村党总支活动场所和4个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强了基层党组织。
党建+队伍,优选育强“领头雁”。深入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择优招录40名村组干部参加能力素质和学历提升,选优配强3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村级班子,成立9个镇乡青年人才党支部,在大中专毕业生、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中储备了232名村级后备力量。加大对村“两委”班子的分析研判,进一步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的“领头雁”、群众“主心骨”,筑牢脱贫战斗堡垒。牛街乡福和村是洱源县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和能人带动,2016年福和村“两委”换届中,将当地有经验的中草药材种植户杨吉昆选拔为村党总支书记,上任后杨吉昆引导村民开始发展药材种植,组建成立了吉昆中草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重楼、附子等各类药材100多亩,建成了该村第一个中草药材产业生产基地。他还组织党总支成员外出考察,采取“党支部+企业+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大面积种植马铃薯、大荚豌、甜豌豆等蔬菜和中草药材,成立福和村农业专业合作社,群众的收入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
党建+人才,打造强力“助推器”。抓实人才培养工作,梳理各行业(系统)人才现状,提出科学管用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措施,建立人才储备库,分梯次培养各类人才。2020年洱源县4名优秀人才被命名为首批“苍洱霞光”人才。推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采取“十个一批”工作措施,深入实施人才扶贫行动计划,依托帮扶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加大扶贫人才和农村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力度。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讲好故事感党恩,建功立业跟党走”活动,引导和激励各类专家人才在洱海源头保护、脱贫攻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主战场建功立业、大显身手。深入开展“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经镇乡党委、县委组织部“双重把关”“两上两下”,确定回引91名优秀人才。同时,采取线下集中授课和线上远程视频教学结合的方式,持续举办洱源县“墩苗育才”干部专业能力提升研修班6期,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经常性教育,不断提升专业化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