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绣花活计”要善使“巧劲”
作者:自海斌 发布时间:2018/11/5 11:35:57 点击率:0
一位村总支书记开展脱贫攻坚的实干作风难以忘怀:村里的72户268人贫困户基本情况了然熟记于心,一本磨得有些发白的小笔记本上记录着贫困户的具体脱贫措施和需求,他说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里,他好比是那个为群众脱贫致富穿针引线的人,针穿得好不好,线走得稳不稳,直接关系着脱贫攻坚政策落地实不实、贫困群众所得实惠多不多。所以,基层干部要当好当好群众脱贫致富穿针引线的人,就得少用蛮力,多使巧劲。
“行针步线”要有准头。要坚持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的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使命来抓,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针步线、精准识别和认定建档立卡行政村、自然村和贫困户、贫困人口。组织扶贫驻村工作队、挂包干部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全面开展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工作,着眼于贫困村基础设施、贫困户的住房和收入,扎实开展精准扶贫。
“细针密缕”要下实功。围绕解决贫困户住房不安全、贫困户增收难、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三个方面,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做到凝神聚力、针脚细密,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政府兜底建房等多种方式解决贫困户的住房问题。采取产业发展补助、贷款贴息、委托发展、投资保本返利等多种 形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围绕贫困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短板,加快实施行政村整村推进、自然村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等项目建设。
“引针拾芥”要求合力。所谓引针拾芥,就是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众要相互配合,共同发力,谨防 “干部在干、贫困户在看”。树立扶志意识,加强贫困户的教育、引导,增强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于渔”,增强贫困群众发展能力,同时从职业教育、信息流通、农技推广等方面入手,培养有经营能力、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的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