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乡:一针一线传承文化 绣出小康
作者:县融媒体中心 赵俊 代威威、白云乡 许桂梅/文图 发布时间:2020/5/27 10:28:22 点击率:0
白云乡太平村委会,是苗族传统文化保存比较完整的村落,近年来,随着县委、政府不断提高对苗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的重视,以及在上海徐汇区的关心帮助下,苗族传统的刺绣手工艺也在不断被挖掘和融入市场需求,在传承和保护传统苗族技艺的同时,也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上图中正在为大家培训的,是白云乡太平村委会绣娘坊的绣娘张秀琼,今天她讲授的是苗族服饰的加工。自2018年太平村绣娘扶贫车间正式挂牌以来,这样的培训每年都会举办好几次,闲暇的时候绣娘们也会来到这里,绣娘们表示:绣娘扶贫车间已经成为他们切磋技艺、交流探讨、传承技艺的舞台。 绣娘 张波 这项工作对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有点难,但是我们也会慢慢的学习,现在就是跟着老一辈的节奏走,把刺绣传承下去,让各个民族都能看到我们苗族的刺绣。 相比张波的资历尚浅,张秀琼可是名副其实的老把式,30岁就自主创业的她,目前已在乡集镇自己加工、经营苗族服饰12年了,据她介绍,由于她从业时间较长,大家都比较信任她的产品,每年自己加工销售的服饰就有100多套,有纯手工制作的、也有机器绣的。纯手工服饰的价格要贵一些,保底价都在一千元以上,最贵的是纯麻的,由于制作工序复杂,周期长,一套服饰做下来保底价在一万元,据了解,张秀琼每年的纯收入可以达到七至八万元。 苗族服饰的销售旺季主要集中在结婚、采花山的时候,对于张秀琼来说销路是没有问题,现在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带动,让更多的绣娘在家就能增收致富。 绣娘 张秀琼 把他们教会以后,平时我手里面的活计,就可以不用送出去外面找别人做,就可以直接找当地的绣娘来做。 绣娘杨自兰,是目前整个村委会唯一一个掌握古法腊染技术的人,记者问及蜡染给她带来的收益时,她高兴地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外面很多人也喜欢苗族传统技艺,经常有外地客户来找她帮忙做蜡染,现在一个月下来能有四千多的收入。 由于腊染技术较难,且需要沉得下心去学习才能掌握,所以目前她也没有找到接班人,她也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能掌握这一项传统的苗族文化技艺。 绣娘 杨自兰 年轻一点的我都跟他们说,喜欢学我都可以教,包括我儿媳妇,我都要好好的把她教会,要把我们苗族的这份传统,好好的把它传下去。 目前,在白云乡太平村委会绣娘坊的带动下,全村共有绣娘86名,他们本着传承保护和弘扬苗族传统技艺为己任的态度,一针一线绣出苗家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绣出了“养活自己养活家”的现实需求。据介绍,目前太平村委会就刺绣产业每年都能为绣娘带来100多万元的收入,真正实现了传承和保护苗族传统技艺与经济增收双赢。 今年第一次来培训的绣娘张波就是其中一个,从小她就对苗族刺绣耳濡目染,她说现在她的小孩还小,不能出去打工,在家也没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干,学习苗绣有收入的同时还可以传承苗族传统文化,所以她就加入到了绣娘的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