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生活会中的要与不要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23 21:10:43 点击率:0
年终,又到了各级领导干部集中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时间。民主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依靠领导班子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方式,是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大法宝。召开民主生活会就是要查摆班子与领导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保证党的“肌体”健康。然而,一些单位民主生活会重形不重效的现象还很突出,存在材料“一抄了之”、批评“一点了之”、会议“一开了之”等问题。民主生活会要开出实效,应把握好“要”与“不要”的三对关系。
要实事求是,不要“一抄了之”。对照检查材料是民主生活会的主要内容,如何写,问题原因从哪找,整改措施实不实,这都直接关系到民主生活会的成效。但在民主生活会上,有的同志写对照检查材料要“套模板”,网上“搜一搜”,拿来“抄一抄”,最后“改一改”,通篇对仗工整、辞藻华丽,细看却是无病呻吟、毫无意义。对照检查材料一旦染上形式主义的“沉疴旧疾”,民主生活会就会失实、失真,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在党员和群众中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对照检查材料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一抄了之。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结合自身思想、工作实际,把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作为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画像”的过程,亲自想,亲自写,精准查摆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有关方面也要用好问责“利剑”,向民主生活会中的形式主义开刀亮剑,对那些对照检查材料照搬照抄的单位和个人严厉问责,引导形成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新风尚。
要辣味十足,不要“一点了之”。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民主生活会的重要环节,然而,民主生活会上真正能达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极少。一些同志对自己和其他同志的缺点和不足“精心打磨”,力求“辛而不辣”,表面看似达到了效果,实则是“隔靴搔痒”、“心照不宣”。自我批评不敢“揭短亮丑”,担心丢面子,批评他人不敢“直言不讳”,害怕得罪同志,整个过程不是辣味十足,而是“蜻蜓点水”、“一点了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员干部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要用好民主生活会这个平台,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我批评要由浅入深、触及灵魂,相互批评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既要敢于公正、辩证的指出问题,又要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真正达到“红脸出汗”的效果。让党员和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得到充分表达,民主权利得到有力保障,党内民主得到切实发扬;让党员和群众思想和智慧得到集中升华,有力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前进。
要跟踪问效,不要“一开了之”。民主生活会就像一个人需要进行日常体检,检不出问题来的时候要继续加强锻炼,才能永葆健康,检出问题来的时候就要对症下药,根除病根,才能康复如初。总之,健康体检不能止于检。民主生活会也不能止于开了会。要建立会后整改督查机制,各单位要明确专人进行跟踪问效,督促引导各班子成员对民主生活会查摆出的问题认真梳理,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一项一项抓好整改,整改一项销号一项。可通过召开整改通报会、安排定期考核等方式检验整改成效,看是否真改了,改到什么程度,改出什么效果。对未整改或整改成效不明显的该谈话提醒的谈话提醒、该通报批评的通报批评、该问责的问责,防止问题年年改年年有,“涛声依旧”唱不停。确保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意见建议件件有落实,条条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