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扶一把”实现全面小康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24 14:58:42 点击率:0
5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议。习近平说:“今年,实现我们的脱贫目标,还是有把握的。因为我们提出这个目标,它不是高不可攀的。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也有这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啊,共同富裕。”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顽强奋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7年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到去年的551万人。贫困县从832个减少到今年的52个。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实现脱贫目标我们是有把握、有信心的。对没有摘帽的52个县、2707个贫困村和未脱贫人口,我们一定要“扶一把”,对已脱贫的返贫风险户和未建档的致贫边缘户也要“扶一把”、“送一程”,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脱贫路上“扶一把”,就是要千方百计抓就业。保障贫困群众就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就出现了39次,可见,就业乃民生之根本,抓就业就是保民生。要牢牢扭住就业这个“牛鼻子”,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大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支持,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既保障现有就业稳定,又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要在政策上有倾斜、在方法上求创新,做好劳务输入地和输出地的精准对接,通过政府包车输送、开通返岗专列等方式,帮助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要积极开发乡村公岗、认定扶贫车间、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等,安置无业可扶、无法离家、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要按需开展未就业贫困劳动力能力素质培训,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
脱贫路上“扶一把”,就是要扎扎实实扶产业。产业发展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和疫情突袭带来的挑战,要善于在危中寻机、转危为机,努力克服疫情影响,落实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全力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要着眼乡村产业发展,因村制宜、因户制宜,科学制定产业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刚柔并济引进专家教授、专技人才到一线指导产业发展,加强贫困村致富带头人的培养,盘活乡土人才引领产业发展;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培养富有竞争力的产业。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等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抱团发展、利益共享、合作共赢。要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帮助贫困群众把饭碗牢牢端在手里。
脱贫路上“扶一把”,就是要竭尽全力强动力。“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群众动力是实现脱贫的基础。长期以来,个别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自我发展意愿不足,政策越好越不愿脱贫,“坐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紧紧依靠群众,通过强化志智双扶,“富口袋”与“富脑袋”并举,做好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工作。要弘扬优秀精神文化,培养高尚文明新风,通过加强宣传引导,采取算账对比、现身说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政策、算收入、谈变化,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致富热情。要加强智力扶持,通过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两后生”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能培训、感恩教育等措施,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在思想上愿意脱贫,行动上主动脱贫,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脱贫攻坚,不胜不休。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14亿中华儿女目标恒定坚决,步调整齐划一,同心协力,枝叶相持,凝聚起磅礴的攻坚力量,一定能够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如期实现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