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经开区坚持党建引领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作者: 发布时间:2020/9/16 14:45:32 点击率:0
昆明市吹响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冲锋号”以来,昆明经开区把党建工作与文明创建工作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推环境卫生整治、疫情防控、志愿宣传服务、文明交通劝导等各项创建工作稳步提升,实现党建与文明创建“双提升”。
筑牢一个理念,夯实文明创城工作基础。一是坚持高位统筹。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全区精神文明创建及管委会机关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在班子会议及全区性会议上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职工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突出常态管理。先后制定《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三年规划》、《关于在全区机关深入开展创建“模范机关”的实施方案》等,开展“文明城市齐心创•文明单位作表率”等活动,将文明创建纳入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三是强化思想引导。通过专题讲座、集中培训、拓展训练等形式,在干部职工中弘扬法治文化、廉政文化、职业文化,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付诸行动,培育出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单位文化氛围,干部职工讲团结、识大体、顾大局,单位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凝聚一个合力,激发文明创城工作活力。一是强化表率作用。设立党员先锋岗491个,结合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工作,组建65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我为美丽添光彩”“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服务24个社区的居民。疫情期间,组建3支工作队上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90名党员组成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二是强化阵地建设。2020年1月,投资1450余万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运行,开展理论教育、文艺演出、群众服务、志愿者活动、非遗技艺与手工艺传承等活动800余场,服务党员群众2.3万余人次。建成云南省首个园区融媒体中心,全面整合园区党建、经济、社会、新闻、舆情、政务等公共信息资源,努力提高群众和企业积极参与公共决策的积极性,构建“融、汇、贯、通”的媒体融合发展“经开模式”。三是发挥区域化党建作用。突出“结对共建、同心共进”主题,与驻区14家央企、部队、高校等公共单位签订“一对一”结对共建协议,建设党工委“1+1”定制党建结对共建圈,辐射各类党组织1611个、党员28418名,形成区域共治合力。突出“共驻共建、共治共享”主题,建设果林片区15分钟跨界融合联动服务圈,推动圈内20家单位、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积分卡”“党建带群建,联建共战疫”系列活动等,发动机关干部及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实现区域共治和文明共建。
突出一个重点,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一是党建引领文明创建。出台《园区党建示范工程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和水平,打造创新开放新高地,推动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高质量跨越发展。目前,全区共有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4家,抓自贸区党建的经验做法成功入选“全国首届自贸片区党建十大创新典型案例”。二是文明促进文化发展。打造阿拉撒梅文化示范带,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以民族文化内涵发掘、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等为重点,探索“党建+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社区有效治理新模式;建设紫云青鸟党群服务中心、昆明经开区党建文化传承基地以及文化传播、文创服务基地、人才培训、非遗传承等13示范点,构建“1+1+13”文化党建阵地集群,全面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三是文明促进生态建设。在创建中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启动实施“1313”碧水经开生态文明工程,通过打造“碧水经开”党建示范带、建立三个“碧水经开”生态文明素养教育基地、打造一支“碧水经开”党员志愿者队伍等措施,抓实党建工作与河长制“双推进”取得明显成效,水清、岸绿、景美的经开水生态环境正在形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实实在在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