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作者: 发布时间:2021/8/23 16:48:08 点击率:0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重点工作转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地在压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的同时,也出现了党组织支持带动效应不够明显、专业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虚有其表、产业项目虎头蛇尾等“隐性病”,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埋下了隐患,亟待引起重视。
一是部分党组织威信不足。当前,一些村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推进还有差距,与群众的联系不够紧密,群众对党组织的依存度和认同感不高,党组织缺乏应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教育引导党员群众上不够有力,在党建带群建、民间团体和协会组织引领等方面的方式方法有限,引导效果不好。
二是基础设施虚有其表。一些通往乡村的道路、电力、通讯虽然建设得比较扎实,但村内的道路却狭窄泥烂、凹凸不平,行人和车辆通行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一些村的排水系统由于后期维护成本高等导致“漏洞百出”。例如:下水道堵塞严重,导致一些居民家中的厕所无法使用,这家的污水会从另外一家翻涌出来。还一些村水龙头成了摆设、只建不管,进入断断续续来水状态,最后,干脆又回归到打井取水的原始模式。
三是振兴人才相对匮乏。当前,推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一般是社区干部,但社区干部中真正懂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人少之甚少,能够真正担负起产业发展和振兴重任的人相对较少。一些农村在推进乡村建设中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部分村干部的能力存在短板,难以推动一些项目的发展。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地方在脱贫时的工作做的还不够扎实,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视不够。少数干部在前期的脱贫工作中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脱贫工作一旦结束了,工作就告一段落了,不同程度上忽视了民生工程建设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须及早重视,从思想上、成果转化上、工作措施上对症下药,从上到下把工作做实做细,不降标准、不玩虚招、重建重管,进一步完善监督反馈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昆明经开区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