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产业“畜”势勃发 美好生活“犇”流不息
作者: 发布时间:2023/9/20 10:43:37 点击率:0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面临最大的痛点就是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这是基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将人才振兴转换为推动农村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值得深思。近年来,寻甸县依托院士团队强大的科技人力力量支撑,通过挖掘本地“新农人”,引进“春城产业导师”,使专家面对面、手把手将农业生产技能传授给群众,带动了肉牛、马铃薯等产业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寻甸特色的聚人才助乡村振兴之路。
寻甸县委组织部结合人才工作实际,开设专栏,对各类人才进行宣传报道。讲好寻甸人才故事,搭好寻甸人才平台。本期,让我们走进“春城产业导师”王安奎。
王安奎研究员个人简介:
1972年9月生,研究员,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云南省肉牛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现代农业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云南省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
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反刍动物营养、肉牛育种、肉牛牦牛育肥及高档雪花牛肉生产等科研工作。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5项,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19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主编或参编4本专著,编写实用技术手册9个,编写地方标准11个;申请专利29项,获得授权12项;累计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均排名第2)、二等奖1项(排名第2)、三等奖1项(排名第2),全国农牧渔业合作奖1项(排名第2)、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排名第2),中华神龙科技二等奖1项,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6)。
2020年7月,王安奎带领团队到寻甸县开展“寻甸肉牛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技术服务工作,为寻甸打造“一县一业”做出了以下贡献:
一是指导新建、改造肉牛示范场,建立示范基地,通过品种筛选、人工授精、同期发情、一年一胎、早期断奶等技术实施,在全县进行示范推广,提高肉牛良种覆盖率和繁殖率。二是引进、筛选适合种植的优良饲草品种,结合当地饲草饲料资源,开展草产品加工利用,集成种养集合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推广。三是对现有农副产物资源、糟渣资源、农作物秸秆、种植牧草等可饲用资源,根据不同的肉牛生产需求提出低成本利用技术。四是开展直线育肥,胴体精细分割,产品加工等技术示范,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五是开展当地肉牛流行病学调查,优化商品肉牛、能繁母牛口蹄疫免疫程序,提高寻甸县肉牛主要疫病、寄生虫病以及新病外来病的综合防控水平,建立肉牛疫病防治体系。
2019年8月,寻甸县肉牛产业被省政府正式列为云南省首批“一县一业”示范县,为抓实“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全力推动寻甸特色优势品牌打造,让牛产业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寻甸县立足实际,始终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思路,牢牢把握昆明市“春城产业导师”引进工程机遇,着力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难题。
发展特色产业、长期稳定致富,都需要人才。下一步,寻甸县将继续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聚焦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乡村人才振兴相关工作,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为推进寻甸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