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贡县:“3+2”以人才培养助力脱贫攻坚
作者:福贡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7/1/9 15:30:15 点击率:0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拥有一技之长,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更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对此,福贡县围绕三个方面,始终将人才培养工作贯穿于脱贫工作之中,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认真做实基础教育。做实基础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是落实好14年义务教育政策。为了让全县所有的适龄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福贡县通过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营养餐、增加农村教师待遇等认真开展做好14年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目前,全县共有学校76所,在校学生15502人,其中学龄前儿童2283人,小学生8722人。初中生3724人 高中生773人。全县适龄学生均能享受14年义务教育政策。二是开展贫困大学生资助活动。为让农村家庭的孩子继续接受良好的教育,保证其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福贡县制定出台了《福贡县农村贫困大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对2016年至2019年考入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一本、二本专业(不含预科)的福贡籍农村贫困大学生在大学本科期间予以学费和生活费资助。2016年共资助农村贫困大学生34名,发放助学金42.13万元。
着力提升劳动力素质。为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群众致富能力,福贡县通过开展一系列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一是结合中心工作开展技能培训。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福贡县围绕“441113”工程建设,(即:到2020年建成40万亩草果、40万亩核桃、10万亩云黄连、10万亩竹子、10万亩漆树和3万亩茶叶基地),将人才培养工作与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积极开展以经济林木、林下种(养)殖为重点的技能培训。同时,县委县政府结合“6+3”脱贫攻坚行动中,不断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了一系列使用技术培训。二是结合群众需求开展技能培训。在经过深入调研,充分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开设长期培训、中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等不同培训班次,采取理论教学、现场操作等方式,先后组织开展烹饪、导游、摩托车(农机具)维修等农村实用技能培训。截止目前,全县共有1575名群众参加了各类农村实用技能培训,投入培训经费116.55万元。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为进一步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福贡县积极开展“两后生”教育培养工作,鼓励和引导广大初高中学生到职业院校学习,全力破解贫困代际传递难题。一是摸清底数,应派尽派。为进一步推动“两后生”教育培养工作取得实效,福贡县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全面了解“两后生”的分布情况、数量及学生的家庭情况、思想动态等,从24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9000人中排查出贫困学生822人,并成功向云南冶金高级技工学院、大理技师学院、云南技师学院、省民族中专等院校输送“两后生”633人,其中应届生508人、往届生124人。高中毕业生40人,初中毕业生593人。建档立卡户213人,非建档立卡户420人,基本保证了全县适龄“两后生”有学上、有书读。二是多方协调,提供保障。为切实解决农村家庭后顾之忧,确保农村家庭的孩子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县委、政府积极向上级汇报“两后生”的工作思路、主要做法和存在困难问题等,最大限度争取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多方协调,先后筹集到专项资金400万元,用于“两后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补助,并在县财政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协调资金34万,用于解决贫困学生的车费。同时,还积极与多所技工学校进行沟通、全面协作,探索实施“招生即招工,上学即上班,毕业即就业”的办学模式,努力保证“两后生”的成长成才和今后的就业。(福贡县委组织部 杨松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