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县宝藏镇:“五抓五促”持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质效双升”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0/7 11:44:41 点击率:3615
近年来,江城县宝藏镇聚焦“五抓五促”夯实基层党建基础,紧紧围绕抓党建促民族团结、示范带动、乡村振兴、队伍建设、老干工作,持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质效双升”,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抓党建促民族团结,乡村治理更有实效
宝藏镇结合本地少数民族实际,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运用“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让党建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方向盘”。6个村党总支牵头,结合当地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尤其对于瑶族、拉祜族聚集村寨,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实际的村规民约,同时通过组织党员群众开展“自强、诚信、感党恩”、民族团结等活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建立了组干部、有威望的老党员为主体,村民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调解小组,触角延伸至各家各户,矛盾纠纷不断减少,引导村民树立文明乡风,生活习惯明显改善,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同时吸收组建了有一技之长的由30多名党员、群众组成的拉祜文艺队,不定期在镇、村、家门口开展自编自导的文艺汇演活动,不断丰富村民们业余文化生活。2021年宝藏镇板河村坡脚小组拟被省民委命名为第三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宝藏镇拟被普洱市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同时还获得了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和江城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乡镇荣誉称号。
抓党建促示范带动,党群关系更加密切
倡导“党员干部走在前干在前,当先锋做表率”,无论大事小事,党员干部必会身先士卒,让党建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助推器”。一是积极配合参与强边固防工作。各级党组织在规定时限内召集到337名党员群众参与到相关设施建设中,按时完成负责标段工作任务。二是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发布宝藏镇疫情防控倡议书后,易地搬迁小组、海明村麻栗树小组、河口小组等先后有165名党员群众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自行制定值班表,义务参加卡点疫情防控和集贸市场日常值守,带动周边村民也纷纷加入。三是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各党支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动帮助解决村里的“难题”。比如:板河村坡脚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带领群众为受灾户修复挡墙;海明村驻村工作人员、村“两委”班子组织高山小组党员干部及群众打扫清理路边杂草、梳通排水沟;镇机关党支部联合水城村、板河村党总支共同开展垃圾清扫活动……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推行“党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模式,让党建成为提升人居环境工作常态化的“指南针”。为长期保持村庄整洁干净,严格落实“三级责任制”,采取11名党委委员分片包保,各村党总支书记负责督促检查,各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组织落实的方式,结合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聚焦环境清洁,开展好党员带头参与每两周进行一次的小组清扫活动,坚持认真开展“红黑板”评比,并将评比结果纳入年底考核指标,为确保各村村容村貌能够持续长效保持打下良好基础。聚焦环境美化,各村相继开展“美化环境,义务植树”活动,通过种植果树、景观树、花草等,进一步提高党员群众植绿、护绿、爱绿的意识,增强对植树造林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2021年宝藏镇良马河村、板河村荣获“省级美丽乡村”称号。
抓党建促队伍建设,素质能力明显提升
落实好流动党员定期联系和党员教育培训制度,既搭好流动党员联系平台,又搭好党员教育培训平台,让党建成为强化队伍建设的“发动机”。一方面搭建好流动党员联系平台。建立健全外出务工流动党员定期联系机制,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管理,定期了解掌握流动党员外出务工情况和参与党员活动情况,通过召开返乡务工人员座谈会暨岗位推荐会、就业招聘会等加强与外出务工党员的联系。另一方面搭建好党员教育培训平台。为切实发挥好镇党校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提高党员干部能力素质,镇党校运用“党建业务”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自主互动”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办“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多措并举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2019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31期2960余人次,基本实现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
抓党建促老干工作,老干部作用有效发挥
积极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让党建成为抓实老干部工作的“压舱石”。2021年以来通过座谈会、主题党日、日常活动等形式,组织离退休干部、老党员参与党员生活、主题活动20余次。成立镇“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参与集贸市场日常打扫、发放宣传手册、疫情防控等工作中,截至目前,镇银发志愿者服务队已开展志愿活动120余人次。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走访慰问活动,及时组织看望慰问病困老干部、老党员。研究制定《宝藏镇老年大学文艺骨干培训方案》,围绕《快乐拉祜》《孔明山恋歌》《咔哆敬酒歌》等民族歌舞等内容开展培训,进一步加强老年大学文艺队伍建设,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提供人才保障。据悉,镇“银发志愿服务队”开展文艺演出活动21次,培养文艺骨干6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