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工作丨江城县:健全“四个机制” 激发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新动能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0/7 10:34:32 点击率:3869
江城县紧扣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在“储、育、管、用”4个环节狠下功夫,坚持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健全“四个机制”,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努力构建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干部培养选拔新局面。
健全“发现储备机制“,选出“好种子”
围绕优秀年轻干部从哪里选、怎么选、如何储备等问题,充分盘活人才资源。一是拓宽渠道广泛选。用好选调生、公务员、党政储备人才、事业单位招录等政策措施,大力选拔、引进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青年才俊。今年以来共招录63名公职人员,其中,公务员17名、党政储备人才11名、事业单位36名。二是严格标准一线察。通过一线考察识别、蹲点调研、综合调研等方式,近距离、多角度掌握年轻干部情况,起草《江城县委组织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工作规程》,完善知事识人体系,丰富考察识别方式方法。今年以来,共提拔任用63人,其中,一线考察识别29人;职级晋升33人,其中,一线考察识别19人。三是加强储备动态调。及时更新后备干部库,实现动态调整、优进劣出,确保“一池活水”。分层级、分类别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库,动态储备345名科级优秀年轻干部,其中,科级正职后备干部95名、科级副职后备干部153名、科级副职中长期培养对象97名。
健全“培养砺炼机制”,扎实“墩苗子”
立足年轻干部经历阅历相对单一、工作经验相对不足等实际,从机制上规范培养流程、优化成长路径。一是切实强基固本。不断完善干部教育教学方法、培训方式和手段,为年轻干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采取组织点名、单位推荐等方式择优挑选40名年轻干部,举办年轻干部专题培训班,发现掌握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二是搭建实践舞台。坚持重点培养、注重人岗相适,将“好苗子”放到重要岗位、吃劲岗位上壮筋骨、长才干。今年以来,对20名优秀年轻干部进行交流轮岗,其中,充实到县直部门15名、选派到乡镇岗位5名。三是畅通交流渠道。加大挂职锻炼培养力度,每年选派1至2名年轻干部到上级部门或发达地区挂职;选派10名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让年轻干部不断开阔视野、磨练心智、增长本领。制定出台《江城县县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打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县属国有企业干部之间的交流壁垒,从县直机关择优考察2名年轻干部到国有企业任职。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扣扣子”
建立健全干部监督管理和关心关爱机制,及时为年轻干部“修枝剪叶”“浇水施肥”。一是抓实日常监管。构建平时观察了解、实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的预警机制,将监督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年轻干部成长全过程。制定《江城县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日常作风建设。二是注重关心关爱。完善政治引导、待遇落实、心理关怀、休假保障等机制。对全县7个乡(镇)54个村(社区)、54个县级部门全覆盖开展组织工作大调研,严格落实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动态掌握干部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帮助干部排忧解难。三是激励担当作为。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调动和保护好年轻干部积极性、创造性。严格落实《中共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今年以来,为1名干部澄清正名,有效激发了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
健全“选拔使用机制”,及时“压担子”
不断完善年轻干部成长的选拔使用机制。一是鲜明导向严格使用。树牢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导向,拓宽“上”的途径、畅通“下”的渠道,确保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今年以来,对不称职、不胜任的3名干部进行了调整。二是事业为上精准使用。根据年轻干部专业背景、经历阅历、潜质潜能等情况,及时把他们选配到其最熟悉、最擅长、最能发挥专长和作用的地方,放大优势效应。三是辩证看待大胆使用。坚持看主流、看潜质、看长远,勇于将年轻干部放到重要和关键岗位使用。今年以来,共提拔任用年轻干部27人,占比42.86%。